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绩效审计作为应对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绩效审计通过衡量与评价政府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政府优化行政结构,降低服务成本,改进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我国绩效审计工作开始较晚。2003年“审计风暴”之后绩效审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近年来,审计署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提出绩效审计应充当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因此,研究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作用,为未来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绩效审计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规定了绩效审计内容、目标、方法的《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正式颁布,标志着深圳市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2002年,首例关于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及管理的绩效审计项目正式启动,拉开了深圳市绩效审计工作的帷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深圳绩效审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特有的深圳模式。近年来,深圳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紧随国家治理动向,从被审计项目的选择、审计实施,到报告审批、结果公开、项目整改,整个过程都体现了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站在国家治理体系的视角下,选取深圳为典型案例,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总结深圳市绩效审计的先进经验,分析深圳市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作用,并对绩效审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提出建议。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下:第一步,明确研究背景,提出问题;第二步,明确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第三步,深圳绩效审计实践案例分析;第四步,评价案例,并对绩效审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提出建议。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深圳市绩效审计是基于国家治理的需求产生的。深圳市绩效审计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变化而做出调整,服务于国家治理。深圳市绩效审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国家治理相对应,紧随国家治理动态,服务于国家治理。其次,深圳市通过开展双向式绩效审计,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深圳市绩效审计通过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配置公共资源的绩效进行评价,指出深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流程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使政府弥补管理漏洞、改进方针政策,进而推动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最后,深圳市绩效审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有借鉴意义。深圳市绩效审计在现实开展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该先进经验,对绩效审计在地方各省市开展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关于绩效审计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国内绩效审计实践。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免疫系统”论之后,对绩效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互动作用的研究有所增多,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实例支撑。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时代背景,站在国家治理角度,结合具体实例,研究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分析深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绩效审计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