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话语的认知与建构——对英语专业硕士的个案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话语指语篇中能够标记话语结构、引发读者介入、表明作者态度的语言资源。主要分为交互式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作者通常利用元话语资源组织以及调整语篇结构,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语篇、介入语篇、评价语篇内容,以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为了加深对元话语认知及建构的理解,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个案研究,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学期论文的语篇分析,探讨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元话语的认知和建构。  研究发现:1.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于元话语有一定的认识,在写作中也会有意识的运用元话语,他们对于元话语的认知及建构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2.由于受到个体、学科、教育背景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对于元话语的运用有所不同。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均会出现过度使用、使用不足、及使用不当的情况。3.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语篇建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如1)应用写作参照系;2)借助于导师的反馈;3)同学互评;4)模仿国际期刊论文。  本项研究的教学启示是:  1)在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要给予元话语高度关注,包括元话语的定义、分类、作用。研究生需要学会选用合适的元话语资源建构语篇,优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2)要培养研究生元话语使用意识。由于元话语资源有助于句子层面以及语篇层面的衔接连贯,因而在教学中应引导研究生更好地运用元话语资源,清晰地阐述思想、恰当地申明立场、有效地建构语篇。
其他文献
没有脸谱的程式,没有繁复的情节,也没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无病呻吟。康晓铭一直用自己的人文关怀去发现生活中的温暖,温暖可以是雪域高原里的一束阳光,可以是互相梳妆时的微笑,也可以是熟悉调调里对家乡的回想。读他的画总会感到暖洋洋,传达的情怀永远都是积极向上。从写生的路上回到熟悉的家,康晓铭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更加细致的体察周围人的悲欢喜怒。康晓铭说还会再出去写生,只是现在找到了现阶段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