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西侧,扬子准地台和松潘—甘孜褶皱带分界线上,主要为一条NE—SW向大型构造带,由众多北东向、南北向和少量的北西向及断裂组成,构造特征复杂多变,不同地带的构造控制因素不一致。本论文正是从构造学作为切入点来讨论,从构造的运动学、几何学及动力学等因素讨论了构造样式的组合和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重点探讨构造差异性,同时在分析、盆山耦合动力学、构造演化等对于油气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最后综合评价有利勘探区带。从现今构造面貌来看,后期构造的叠加和改造具有普遍性,并且由于改造的方式和部位不同,造成现今复杂的构造面貌。龙门山冲断构造带各期构造的发展,都从深部基底及以下岩块的抬升推覆,造成了相当规模的向盆地方向的构造侵位。在前山地区出现了以台阶状断层控制的叠瓦断片为特征的消减带和以褶皱为主的传播带,以及可能出现的以反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的反冲褶皱带。现今的构造面貌均叠加复合了早期的形变。对早期形变的改造,剖面上主要表现上叠,出现新地层的形变,与老褶皱发育部位不同。平面上构造侵位,切割前期的形变,或使前期形变更加紧闭。龙门山冲段带显著的构造特征总体表现为差异性。由南向北具有分段性差异,不同构造段落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有分带性差异,几条主要大型断裂控制了不同的构造形变带;纵向上表现出分层性差异,各构造层次分别代表不同构造时期的形变特征。在构造样式分布上,印支晚期的叠瓦状逆冲推覆与断层转折褶皱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北段,南段大邑地区保留了印支期生长断层转折褶皱。燕山~喜山期前陆方向构造消减褶皱带发生在上述逆冲推覆带的下盘,各断层基本上隐伏于侏罗系以下,构造活动发生于燕山—喜山期,但时间上稍晚于逆冲推覆构造。构造成因为龙门山向东挤压时部分断层转向前陆盆地方向传递所致,为逐渐消减其位移量,多形成以断层传播褶皱和局部协调性反冲断层为主的构造类型,也有在滑动过程中分叉为多条分支状断层并逆冲至地表形成次级规模的推覆褶皱。山前叠瓦状逆冲推覆带是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构造结合部的最前排断裂带,主要发生于喜山期,由两个主要的逆冲推覆构造组成,白水河逆冲断裂带和宝兴南—彭灌—安县逆冲断裂带,两者呈叠瓦状排列。从构造动力来源和应力释放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北川—映秀大断裂北西的后山带是龙门山冲断带形成的动力来源,构造表现为由深部向浅层逆冲、冲断;前山为主要应力释放带,表现为以深部发育的台阶状断层所控制的一系列逆掩、推覆构造体系。自印支期以来,在台阶状断层的控制下,总体由深层向浅层递进推覆的形变过程,其间又叠加了后期的构造形变的形迹和面貌,形成了现今龙门山十分复杂的构造格局。在构造演化上有具有由南向北依次发展起来,主要构造形成期具有滞后性的特征。印支期大规模的推覆侵位首先产生于北段地区,燕山期,大规模台阶状逆掩断层向盆地的侵位多发于中段及其以南地区,喜山期龙门山造山带强烈隆升,大规模推覆侵位主要发生于南段地区。龙门山冲段带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目前已在部分构造上取得了较好的油气成果,通过综合评价出三个有利勘探区带,展示了该带良好的勘探前景。
其他文献
目前,多连杆机械臂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在保证控制和操作性能不变(甚至更高)的前提下减轻其重量。这一需求始于对空间机械臂的研究,并扩展到了医用、服务、甚至工业机械臂的研发中
316L不锈钢在石油、化工、冶金及航空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性能变差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粉末包埋法渗铝可提高其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但传统不锈钢
汽车覆盖件是典型的具有复杂型面的大型零件,相对厚度非常小,刚度比较差。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因颠簸产生振动和噪音,严重时会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覆盖件的刚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
削方减载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最常用的滑坡整治措施之一。在目前的削方减载设计中,首先要假定削方方案,如果验算满足稳定性要求,则方案可行;反之则要调整方案重新试算,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且安全富余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时为止。可见,削方减载设计过程是极其繁冗的,如能快速实现削方减载设计,避免反复的试算,对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成果将是不无裨益的。论文在收集和研究国内外资料基础上,以MAPGIS6.6平台,结合V
激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在激光熔覆技术及快速原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结构复杂的金属零件的快速成形及再制造。在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熔
光感基因神经调控技术整合了光学和基因工程学的知识研究哺乳类或其他动物的神经环路。基本原理是利用病毒载体将光敏感通道或泵蛋白基因导入某一特定的细胞亚群中表达,并通过
滨县凸起南坡(单家寺油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Nm、Ng、Ed、Es1、Es3、Es4等6套含油气层系,探明含油面积41.2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930.63×10~4t,已投入开发了
摘 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PM2.5的前驱体。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VOCs废气组成复杂,污染物排放量高,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其防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介绍了专利装置多管雾化除尘净化装置治理VOCs,尤其是对于溶剂型涂料喷涂线VOCs治理的原理及优点。以期对VOCs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多管雾化除尘净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R284.3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