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CBCT数据三维重建及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生长发育期患者Twin Block(TB)矫治后上气道的三维形态学及流体力学变化,为临床通过错颌畸形的矫治改善患者上气道通气功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30例(年龄,11.57±0.94岁,男性13例,女性17例)已完成TB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生长发育期患者为TB组,对照组包括30例(年龄,11.72±0.86岁,男性13例,女性17例)同样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且未进行治疗的患者。TB组与对照组根据年龄、性别和生长发育状况一一配对。收集TB组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对照组的CBCT扫描数据,用MIMICS16.0软件对上气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T1、T2数据配准,并利用ANSYS14.0软件进一步对气道内流场特征进行仿真模拟。使用t检验完成TB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上气道三维形态及流场特征变化的分析比较,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检验(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ze)分析上气道气流阻力R与上气道形态学参数(体积V、平均横截面积Smean、横截面形状LP/AP、气道一致性Smin/Smean)的相关关系。结果TB治疗后,患者下颌水平向及垂直向位移分别为3.52±2.14mm及3.77±2.10 mm,舌骨位置也向前下方移动,上气道各部分体积及平均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口咽的变化最为明显,且治疗后口咽横截面形状更加趋于椭圆形而鼻咽横截面形状更趋于圆形。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处均位于口咽区,治疗后口咽形态一致性Smin/Sean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然而,经T2数据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后发现,仅舌骨水平向位移、口咽及喉咽体积和平均横截面积、口咽横截面形状及形态一致性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上气道内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后发现,气流最大负压位于喉咽部,但气流最大压降及最高流速处均位于口咽部。TB治疗后口咽部与喉咽部压降及气流流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变化最显著的部位仍发生在口咽,且随着上气道形态的改善,口咽部最大负压也明显减小,喉咽部气流最大负压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鼻咽部流场特征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口咽部压降变化量与口咽体积、平均横截面积和口咽形态一致性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生长发育期患者TB矫治后上气道口咽部尺寸及形态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