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城港海岸带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南沿海地区,近几十年来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使景观格局发生了改变,也出现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和预测防城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动态,对防城港市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对防城港滨海区1999年、2009年整体景观格局变化和不同区域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景观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0年间,防城港海岸带陆域景观中乔木林面积增加,主要来源于灌木林、荒地和水田的转变,而且乔木林景观破碎度加深、斑块结合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来源于水田、滩涂、乔木林和农业旱地的转变,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减小、斑块结合度增加;人工湿地景观中渔业湿地面积增加,基本由水田、滩涂转变而来,自然、半自然湿地在10年间面积大量缩减,其中滩涂面积减少了3777.48hm2,而且破碎化程度加深,斑块结合度降低,但是东兴滨海区红树林湿地在保护区保护下增加了135.81hm2。防城港海岸带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多样性和蔓延度增加,景观趋向均质化、稳定化发展。(2)东兴滨海区、防城丘陵区、港口城市区景观格局变化存在差异性,体现出整体景观的地域分异性规律。渔业湿地和水田变化体现在东兴滨海区和农业丘陵区,林地变化在农业丘陵区,建设用地、滩涂变化三个区域都有所体现。(3)影响防城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基础性作用,而人为因素则是主要因素,并且三个区域受到影响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因此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相应差异性。根据马尔科夫模型对防城港景观动态变化预测发现,50年间半自然、自然湿地、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湿地、建设用地都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揭示防城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三个区域发展特征提出防城港海岸带景观优化建议。研究将为防城港海岸带景观保护、受损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防城港城乡建设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