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金融市场准入的放开,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那么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在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对新的挑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提出了应对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重点和框架,最后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概述了产业组织理论。本章介绍了产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有以SCP范式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有以“行为学派”著称的芝加哥学派和市场万能主义者——新奥地利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策略性行为理论、产品差异化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修正的SCP分析框架。第3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度和市场进入壁垒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市场集中度研究是一种定量分析,同时采用了CR4、H指数和N指数进行测算。为了测算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分别测算了剔除外资银行的CR4和含有外资银行的CR4,结果发现,外资银行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从三种指数的变化规律来看我国的市场集中度处于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我国的市场结构呈现出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变。产品差异分析和市场进入壁垒分析是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目前总体上仍呈寡头垄断特征,但是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主要是政策性壁垒,因此,当我国金融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的放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结构向垄断竞争型转变。第4章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根据博弈论中的进入与阻扰模型以及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自身的发展、银行业所处的业务发展空间来看,新银行的进入有助于扩大市场,因此,暂时可以选择不打击。但是根据扩展的古诺模型(n家企业参与的情形),过多的银行进入会导致资金价格的降低和行业利润的下降。而根据斯塔克尔伯格寡头竞争模型,先行者的获利大于其古诺均衡时的获利同时大于跟随者的获利,所以,我国在位的商业银行要抢占先机,占领并保护好现有的市场份额。第5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密不可分,现实中的市场结构往往处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过渡形态。本章的重点是研究在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哪些市场行为进行积极的应对市场结构的微变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分别从价格竞争行为、非价格竞争行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由于价格竞争策略的局限性,因此,侧重于从非价格竞争策略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银行的营销行为、并购行为和产品差异化行为。具体来看,商业银行的营销行为主要有细分市场、开发新客户、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策略、客户经理制、服务差异化和银行形象差异化;并购行为的主要思想是,不主张大型国有银行兼并其他银行、鼓励中小股份制银行之间进行兼并或者兼并城市商业银行,防范外资银行先入股再控股甚至危及中国金融业的安全;产品差异化主要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开展特色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