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生物体细胞在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会发生热休克反应,其典型表现为细胞内一组蛋白质的表达迅速增加,乃将其命名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protein HSP)。随后人们发现热休克反应除了能被热损伤所诱导外,也能够被其他因素诱导,如:氨基酸类似物,各种重金属、代谢性毒物、缺血、缺氧、损伤等。目前认为各种应激因子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更确切的应称为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应称为应激蛋白。 根据HSP的调节模式不同,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HSP和调节糖蛋白(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GRP)。另外根据其分子量大小及诱导模式进行分类:8、10、28、32、47、60、70、90、110kDa等。现今通常被分为四个家族,HSP90,HSP70,HSP60及小HSP,另有分子量在100-110KD的大分子HSP。HSP是广泛存在于原核、真核生物的高度保守的应激蛋白,广泛参与蛋白折叠、转运、机体免疫、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 热休克蛋白在机体内参与的生理功能大致包括: 1、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功能 2、调节激素受体和某些蛋白激酶的功能 3、提高细胞的耐热性(thermotolerance) 4、参与细胞的增殖调控 5、细胞损伤的标志 除了上述的生理功能之外,热休克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低下,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已知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而T细胞的激活需要识别双信号:①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②共刺激分子。很多肿瘤由于不能正常呈递抗原分子或者细胞表面免疫相关分子水平的下调,因而肿瘤的免疫原性降低。近年来在研究肿瘤免疫激活原理的过程中发现HSP参与机体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HSP表达量多少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