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2座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依托,对飞灰性质进行长
期、系统分析研究,据此确定飞灰的主要污染特性和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焚
烧厂炉前垃圾组分中重金属源特征,探讨操作条件对飞灰毒害性的影响,最后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飞灰的重金属化学药剂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飞灰具有含水率低(0.08%~1.15%)、质轻(0.646×103~0.776×103kg/m3)、
渗透系数大(8.71×10-5~1.16×10-4cm/s)、吸水性强的特点,粒径呈正态分布趋势。
含水率20%时,飞灰的压缩系数达到最小值,承载力最大,干密度亦最大。飞灰
加水后(20%)孔隙率减小,出现大量中孔,放热比较强烈,在加水后第6分钟
达到最大放热速率,累积放热量可达到51J/g(24h)。
2)飞灰的主要组成元素(含量大于1%,干重)为Si、Al、Ca、Cl、Na、K、
Mg、Fe、C、S和O。与国外飞灰相比,Na的含量高,而重金属元素中Hg含量高,
As、Cd、Ni、Pb和Zn总量较低。飞灰中的全盐量高达11.6%~26.7%,主要为Ca、
Na和K氯的化物。飞灰的二恶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73~4.46 ng TEQ/g,二恶英类
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对毒性当量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2,3,4,7,8-PeCDF
(29%~33%),其次是1,2,3,7,8-PeCDD(21%~26%)。
3)飞灰中重金属Pb、Hg、Cd和Zn是主要污染元素,Pb和Hg浸出浓度超过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限值,属危险废物,其中Pb是重点污染元素。可浸出的Pb和
Zn主要以酸溶态形式存在,而Cd主要以酸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形式存在,水溶态
的重金属含量较小。除Ni和Cr外,重金属含量随飞灰粒径减小呈增大趋势,Cr、
Ni、Zn、Hg和Pb浸出量呈逐渐增大趋势。浸出柱实验浸出液中各种重金属的浓
度均随浸取剂与飞灰比值(L/S)增大而减小,并在L/S>2后趋于稳定,释放能力
由强到弱为:Cd>Ni>Cu>Pb>Zn>Cr。
4)受飞灰自身性质影响,混合方式(翻转和水平振荡)、静置时间和浸取
剂离子强度对飞灰重金属的浸出影响不明显;加大L/S对飞灰中Pb、Ni和Cd的浸
出仅起稀释作用,而Cu、Zn、Cr和Hg在L/S<10时浸出浓度变化不大,L/S>10时
被稀释;浸取剂H+对各元素的浸出性影响程度为Pb≈Zn>Cu>Cd>Ni>Cr>As>Hg;
在中低酸浓度时,乙酸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高于硝酸浸出液,而在>0.2 mol/L的
酸浸取液中,硝酸浸出液中重金属(除Hg外)浓度大于乙酸浸出液。浸出实验
表明,pH值在飞灰重金属浸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5)炉前垃圾组分含量最高的是厨余和塑料。重金属源分析表明:As、Cd、
Cr、Cu、Hg、Ni、Pb和Zn来源于厨余的量超过50%,来源于塑料的量超过13%,
Cd、Ni、Pb和Zn来源于渣石的量超过6%,As来源于玻璃的量超过14%,Hg来源
于纸类的量超过7%。As、Ni、Cr、Cu和Zn主要分布在炉渣中,Cd和Hg主要分
布在飞灰中,Pb则介于两者之间。避免厨余垃圾在收集、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污
染,同时在处理处置前,提高垃圾组分中塑料、渣石以及金属的分拣率,有利
于控制飞灰中的重金属污染。通过调节垃圾在贮坑中的停留时间控制垃圾的含
水率,维持垃圾在一定的温度(850℃~1000℃)下稳定燃烧,优化石灰等药剂
的投加量是改善飞灰污染特性的主要可行措施。
6)研究所确定的“两元药剂稳定化技术”参数为:先投加药剂A,投加量为
8%,投加方式为A+水+飞灰;然后投加药剂B,投加量为2%,投加方式为直
接加入后固固混合;最后投加药剂C,投加量为0.2%,投加方式为C+水+飞灰
混合物,各次加药后混合时间均为8 min左右。稳定化后飞灰养护8 h。稳定化后
产物增容比低于1.15。中试实验表明,两元药剂稳定化技术可以充分满足重金属
稳定化要求,每吨飞灰所需稳定化药剂费用约为225元。pH-Stat浸出测试和
MINTEQA2计算表明,磷酸盐稳定化可使Pb在很大的pH值(3~12)范围内保持
很低的浸出浓度。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性质;重金属;源分析;稳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