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接受三个方面探讨整个叙事活动的伦理引导、伦理表现以及伦理交流功能,并反思作为批评范式的叙事伦理批评,为叙事伦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言路。引论交代清楚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点明修辞性叙事理论和“叙事伦理”的关系,指出它们从专注文本的客观性转向了两个主体:作者和读者。第一章分二节,第一节厘清本文的基本概念:修辞、伦理和叙事,并探讨它们的联系;第二节聚焦修辞性叙事理论的伦理转向问题,探讨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如何走向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伦理”。第二章探索叙事主体的伦理引导功能,修辞性叙事理论一反作者消亡论,将叙事主体突出到了显著的地位,第一节研究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的伦理位置,第二节主要探讨叙事可靠性的伦理取向。第三章研究叙事文本的伦理表现,叙事文本作为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可以说是作者伦理、价值观念的“客观对应物”,一、二节研究情节结构、视角与人称的伦理指向,三、四节从修辞性叙事理论所忽略的叙事空间和叙事速度两方面入手,探索叙事文本中“时空体”的伦理表现功能。这四节都从文本细读出发,试图归纳出一些规律。第四章研究读者方面,关注叙事接受与伦理交流。第一节阐释现代阅读理论,在文论史和美学史的语境中说明叙事接受的意义;第二节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叙事伦理具有“体验性”和“塑形性”。与伍茂国从作者角度理解境遇性伦理不同,本文认为读者的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如临其境的伦理体验,每次阅读都召唤着读者积极参与修辞活动,作出契合境遇的伦理判断,在伦理体验中得到不断地“净化”和“升华”,叙事伦理从读者方面来看由此成为体验性、塑形性伦理。第五章转向“叙事伦理批评”,叙事伦理研究对小说批评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章第一节从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比较中阐明“叙事伦理批评”的特征,即对作者、读者以及批评本身责任的关注;“叙事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范式,如果一味套用,会出现机械、专断的弊病,在批评标准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第二节分别针对“叙事伦理批评”中出现的阐释专断和批评标准的偏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詹姆斯·费伦、李建军二位商榷。结语部分试图发掘“叙事伦理”本身作为一种修辞性叙事,对人文学者有何启示。研究叙事伦理的基本理论或者从事叙事伦理批评,无疑是人文学者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包含了一种人文关怀:在伦理、价值紊乱,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重视沟通和交流,先理解,后判断,求同存异,在研究与教学中坚守智性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