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在大鼠背部制作皮肤深Ⅱ度烫伤刨面愈合模型,观察创面外观及组织学变化,测量大鼠背部正常皮肤及烫伤创面各时间点的血流量,明确创面愈合与血流量变化规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伤后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分布特征,以阐明内源性VEGF在烫伤创面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VEGF对创面血管形成的调节作用,为深入了解VEGF在创面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只,B组12只。A组大鼠根据实验设计分为:伤后即刻、1d、3d、7d、14d及21d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B组大鼠为血流量检测组,连续检测大鼠背部同一部位正常皮肤及伤后即刻、伤后1d、3d、7d、14d及21d创面血流量。将大鼠用速眠新(0.1ml、肌注)麻醉后,背部净毛,用金属烫伤器在背部两侧分别制作一个深Ⅱ度烫伤创面(70℃、8秒)。A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活杀取材(创面及周围0.5cm正常皮肤),组织经10%甲醛溶液固定后,常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Ⅷ因子相关抗原及VEGF蛋白检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结果经电脑图像分析后,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70℃、8秒可致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HE染色可见:表皮层内细胞核变性缩小、深染,胞浆萎缩、胞膜消失。出现凝固性坏死。真皮内浅层毛囊、皮脂腺坏死,毛囊扭曲变形,毛囊上皮细胞的胞核变为狭长形、崩裂或溶解消失;胶原纤维凝固成束状或团块状,其嗜酸性染色性能减退,仅在真皮深层残留部分皮肤附件。 2 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流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伤后即刻皮肤血流量锐减,降为正常皮肤血流量的51%。依靠创缘及周围正常组织的血管炎性反应,伤后1d血流量迅速恢复到正常血流量的67%。伤后3d之内,在肉芽组织尚未形成之前,创面血流量增加不明显,伤后3d创面血流量仅恢复到正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