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由2名系统评价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支持的Pub Med,检索的起止日期为各数据库的建库日期至2014年12月20日为止;纳入文献均以中药复方为基础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为试验组,其他治疗为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且具有明确疗效判定指标的文献。2名系统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若出现分歧,2人协商解决。,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45篇,对目标文献进行Jadad评分,选择评分≥3分的文献进行相关资料提取,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提取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TSA软件进行序贯meta分析评估样本量及假阳性错误。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患者619例,试验组357例,对照组262例,对8篇文献进行了临床有效率的分析,χ2=4.43,P=0.73>0.1,I2=0%<50%。合并效应量OR值(比值比)=3.16,95%CI=[2.07,4.82],总体效应检验,Z=5.33、P<0.00001;2.其中4篇文献报道了肺弥散功能(DLco)改善情况,χ2=0.94,P=0.81>0.5,I2=0%<50%,合并效应量MD值(均数差)=6.28,95%CI[3.16,9.40],总体效应检验,Z=3.95、P=0.001<0.05;3.其中4篇文献以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为疗效指标,χ2=0.44,P=0.93>0.1,I2=0%<50%,合并效应量OR值(比值比)=2.17,95%CI=[1.20,3.92],总体效应检验,Z=2.56、P=0.01<0.05;4.其中6篇提及咳嗽症候,χ2=6.32,P=0.28>0.1,I2=21%<50%,标准均数差(MD)=-1.05,95%CI=[-1.27,-0.83],总体效应检验,Z=9.50,P<0.00001;5.其中2篇提及胸闷症候,χ2=0.66,P=0.42>0.1,I2=0%<50%,标准均数差(MD)=-0.54,95%CI=[-0.78,-0.31],总体效应检验,Z=4.53、P<0.00001;6.其中2篇提及自汗症候,χ2=0.25,P=0.62>0.1,I2=0%<50%,标准均数差(MD)=-0.21,95%CI=[-0.38,-0.03],总体效应检验,Z=2.34、P=0.02<0.05;7.其中4篇提及乏力症候,χ2=6.28,P=0.10>0.05,I2=52%>50%。标准均数差(MD)=-0.88,95%CI=[-1.31,-0.45],总体效应检验,Z=4.01、P=0.0001<0.05;8.拟从纳入文献中分别选取喘息、气短、舌象,肺功能中的一秒量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检测作为疗效指标合并时,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不予进行Meta分析;以肺功能中的一秒量百分比、一秒率检测作为疗效指标合并后进行meta分析,P>0.05。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较其他疗法整体为优,具体表现在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弥散功能,生活质量,咳嗽、胸闷、自汗、乏力等临床症状,对于肺功能中的一秒量百分比、一秒率的改善程度与其他疗法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肺功能中的一秒量、6分钟步行试验以及喘息、气短、舌象临床症状等的改善程度,需提供更多同质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而与其他疗法验证比较尚能明确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