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器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规律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各器官组织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alr cell adhesionm01ecule-1,vcAM-1)的含量,探讨vcAM-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器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规律;对过敏性休克大鼠器官组织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探讨其与VcAM-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取健康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约150g,按如下分组(1)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h组)和休克组(休克死亡组),每组6只。将compound48/80稀释成浓度为l00mg/200I nI_的注射液,休克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4I nI_compound48/80稀释液,制造过敏性休克大鼠模型。观察lh内的死亡率,lh未死亡的,在lh时脱颈椎处死。对照组每只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lh脱颈椎处死。迅速提取肺、心、脑、肾、肝、脾、胃、肠组织。(2)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lOmin对照组、30min对照组、lh对照组、休克lOmin组、休克30min组和休克死亡组(休克组),每组6只。同上述方法制造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休克死亡组的在死亡后迅速提取肺组织,其它各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将动物脱颈椎处死后再提取肺组织。(3)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休克组(休克死亡组)、休克后生理盐水组和休克后抗VcAM l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和抗VcAM l均在休克后30min时注射。在lh未死亡的,在lh时脱颈椎处死,迅速提取肺组织。所提取的器官组织于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24~48h后制作石蜡切片,以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检测(1)过敏性休克大鼠肺、心、脑、肾、肝、脾、胃、肠中嗜酸性粒细胞和vcAM-1的表达;(2)过敏性休克不同时间(休克10min、30min和死亡时)大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和vcAM-1的表达;(3)在诱导大鼠过敏性休克后用抗vcAM-1干预时大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和vcAM-1的表达。用BI-2()(】O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用sPssl6.O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死亡时,肺内vcAM-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多,心、脑器官次之,其余器官没有明显差异。(2)大鼠过敏性休克不同时期,如休克10min、30min、休克死亡时,其肺内的vcAM-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而且随着休克时间延长,vcAM-1表达有增多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休克组、休克后生理盐水组及休克后抗vcAM-1组肺内的vcAM-1表达明显增加(P<O.05),而与休克组相比,休克后抗vcAM-1组肺内的vcAM-1表达相对减少(P<O.05)。(4)在过敏性休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与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vcAM-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各器官中的表达呈现显著差异性,肺内表达增多最为明显。(2)肺内VcAM-1的表达随着过敏性休克的进展有上升趋势。(3)过敏性休克发生后,抗vcAM-1能抑制肺内vcAM-1的表达。(4)在过敏性休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与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SULT1A1基因5个SNPs位点在三种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探讨SULT1A1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依赖性妇科肿瘤的相关性,为揭示其发病机制及进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两年来笔者以抓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将学校精神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感染着也改变着学生的就业观。  1.用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就业观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
Supercapacitors with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flexibility are in great deman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preparing 3D porous carbon monoliths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