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渠道集中于银行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建立了有组织的资本市场,开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行股票在全社会的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我国的金融改革似乎更多地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企图能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引入美英式发达的股票市场,解决中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银行信贷融资曾经一直是企业融资的主要的形式,因此有必要考察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带来的影响。这对如何协调好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平衡发展、优化中国的金融结构和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结构理论,借鉴德米尔古克-肯特和罗斯-莱文的金融结构指标体系考察2001年至2010年我国金融结构变化,并应用德米尔古克-肯特和休伊(1999)构建的模型对金融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金融结构相关理论及金融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方面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文本采用德米尔古克-肯特和罗斯莱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对我国2001-2010年的金融结构进行度量和界定。第四章,采用德米尔古克-肯特和休伊(1999)构建的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对金融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现阶段股票市场有所发展,但商业银行仍然是企业选择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金融结构仍然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目前还应该以银行融资为主,并适度发展股市融资。商业银行应该借助股票市场提供的便利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