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各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一直是中外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近些年,有关唐代宗教信仰方面的研究颇受关注,其中学者在佛教信仰方面予以研究的较多。但就唐代的佛教信仰心态的研究而言,从特定朝代特定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很薄弱,而从家庭的角度去研究唐代家庭成员佛教信仰心态罕有涉及者。佛教自传入后,到唐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国化的进程也在唐代后期随着禅宗的形成和发展完成。而唐人在这一进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形成了普遍崇佛的局面。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研究唐代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对于了解唐人的社会和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也可以看出唐代儒释道的交流融合以及其对宋代新儒学形成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佛教信仰置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某个时代佛教信仰的关注,以家庭为单位,以佛教行为和佛事活动为切入点,在研究唐代宗教信仰方面不失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角度。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简单追述一下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以及文章中所涉及的关于家庭的划分及对唐代佛教信仰心态研究的必要;第二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唐后期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形成的原因给予论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唐代物质生活变化与家庭成员共同心理状态的特点、各阶层家庭成员的广泛参与、禅宗的形成与发展和唐代统治者的持续支持(武宗除外)。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对唐后期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的表现予以详细论述,在佛教中国化的完成过程中,从不同家庭的家庭成员的佛教行为和佛事活动出发来反映他们的崇佛,并在此进程中形成共同稳定的崇佛心态。从上层社会之家的皇帝、官僚贵族和妇女,到下层社会之家的农工商家庭成员、特殊家庭及本文重点考察的士大夫阶层都普遍表现出崇佛的行为和心态,可见佛教深入人心。第四部分是对唐后期家庭成员的佛教信仰心态的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出分析,从中看出唐后期家庭成员的崇佛心态的新特点及对唐以后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本文的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简要概括,并对唐后期普遍稳定的崇佛心态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上的积极作用给以肯定,及中国佛教和中外文化融合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