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日本作为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中国文化精华的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的长河中,唐代出现了第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唐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她博大精深,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代灿烂的文化主要以汉文典籍为载体传播到日本,被日本借鉴和吸收,并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唐代,以书籍文献为主要载体的中日文化交流,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交流之频繁,影响之深远,在古代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是其他国家远远所不能及的。唐朝时,中日以书籍文献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其主要特征是日本接受并输入汉籍。日本在对传入汉籍接受的同时,更注重消化吸收,取长补短,并进行发展和创新,如:国家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的模仿,文字的创造,汉诗的盛行,和歌的产生,佛教的引进,史书体例和国家藏书机制的借鉴,医学、天文、历法、音乐、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的学习。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日本民族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长处,有机地融合先进文化的精华,并加以发展和创新,逐步形成本民族文化,以便更好地促进本国的发展。日本成功引进唐文化的例子,是各国学习的典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对中日汉籍交流的研究多了起来,就中国方面来说,学者们多注重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而对汉籍回流中国涉及的不是太多。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唐时期中日两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历代相关资料、中日文化和汉籍交流的会议论文集、学者们发表的论著和论文等为依据,从唐时期中日汉文典籍交流入手,通过对唐以前中日汉文典籍交流的回顾和唐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阐述,进而揭示出唐时期中日汉籍交流盛况出现的真正原因。然后,通过对唐时期中日汉籍交流概况的梳理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其特点和影响,论证唐朝时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但是本文所研究的中日之间的汉籍交流并不全是一种不平衡的单方向文化流动。汉籍文化泽被日本的同时,也扩大了汉文典籍的生存空间。这些保存在日本的汉籍佚书弥补了中国古代典籍的缺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印证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双向传递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中日汉籍交流的学术意义及历史文化意义。在论文结构和内容的组织上,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分别对选题意义、先行研究概况、研究范围、研究角度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正文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唐代中日汉籍交流的背景”,通过对中日史料中唐以前两国汉籍交流的相关记载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唐代中日两国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以阐述,进而说明在唐代出现中日两国汉籍交流高潮的真正成因。第二章“唐代中日汉籍文献交流盛况”,分别介绍唐代汉籍东传日本的规模、内容、途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等概况。第三章“唐代中日汉籍交流的特点、传播方式及影响”,通过对唐代中日汉籍交流的特点和汉籍如何在日本传播的阐述,进而对汉籍流布于日本,在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总结。第四章“唐代日本汉籍回流中国及现存东传日本汉籍的学术价值”,介绍唐代日本汉籍回流中国的概况,并对中国学者东渡日本寻求汉籍加以阐述,进而分析日本现存唐代写本的学术价值。结语部分通过对日本学习引进外来文明成功经验的思考,说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时,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鉴别和筛选,取长补短,并加以吸收和运用,进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时通过对唐代汉籍回流中国概况的梳理,进一步阐述中日汉籍交流之双向传递性的深刻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