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实体经济与货币供应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运行质量和货币流通状况的好坏。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掌握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规律,维持或是提升货币运行的效率是保证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以及货币政策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前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高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世界范围内金融监管逐步放松,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已无法对现实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货币流通速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特点和变化。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至有,并迅速发展的过程,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结构和市场化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财富的构成形式和微观经济个体的货币需求动机及货币运行规律,必然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此推断下本文对资本市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展开了分析。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时序性变动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呈现递减趋势,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较为平稳。接下来本文对国内外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原因分为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三类。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对资本市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渠道进行了归纳,并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局限性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随后本文引入了货币先行模型(CIA)和运用SVAR方法对资本市场价格和资本流动性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资本市场发展短期内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的结论。文章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平稳资产价格,平抑资产价格泡沫,规范市场的运作,确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建议,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完尚资本市场的运行,为货币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合理流动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在我国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前提下,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频繁变动,增强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