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研究 ——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充分说明了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化学知识外,还应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思维模型的建构就是一种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掌握解决化学问题技巧、突破化学思维障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开展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掌握解题的思维,从而将零碎化知识系统化。如何开展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理论性强,涉及原理多,考查形式多样,使学生在做题时存在较大障碍。本文就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展开了基于模型认知下的高中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研究,以期待给中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大量的文献查阅、整理、分析后,简单分析了模型建构及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主题。阐述了模型、模型认知、模型建构的概念。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模型建构的步骤及教学策略,为后续编写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模型及模型建构的认识及存在问题等情况,分析了学生解答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现状,为后续课题提供参考依据。后以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和解决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为目的编写了教学设计,并在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学实验班进行了实践。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解答情况,了解教学效果,为形成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对教学实践前的问卷调查、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解答情况和实践后的酸碱中和滴定图像题的解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可知,思维模型教学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迁移能力,可锻炼学生化学思维,建立思维框架体系,还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思维模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教学实践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本人模型建构能力有限,本人教学能力有限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学习来改变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2014年,我国提出要对小,初,高等学段的学生建构更适合我国情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三年后教育部正式发布标准[1]。纵观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改历程,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变化,无一不是我国积极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展现,既关注国内国际教育前沿发展,又关注本国学生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深化,让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自身,而是要达到更高的层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面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已学知识巩固与提高。作业也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两者在教学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作业是复习的一种形式,复习是作业的功能体现。因此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结合总结出高中物理复习作业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合理的复习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功能上来看复习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对抗知识的遗忘,并结合教学的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力的培养。我校为此在物理正课前设置了物理预习课,目的是为了通过预习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物理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对预习课的重视程度较低,绝大多数物理教师在预习课后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新课教学,该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针对我校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学方式逐渐的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从思维可视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抽象的物理公式、定理或某些特定模块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进行深入地思考与逻辑结构理解后,采用一系列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将原本隐性的知识结构关联、思维路径以及思维逻辑外显,使物理知识与思维逻辑架构得到有效融合并应用于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兴趣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系统地培养中学生的数感能力,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给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课题。在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环节占比时间少,启发式教学环节匮乏,而高中三角函数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如果仅通过“灌输式”学习,无法将启发式教学模式与高中数学有机的融合,对于学生综合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精准发力,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改革无疑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应把物理课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
化学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提出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广大教师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1]。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是落实学科素养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高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欠缺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问题式教学与高三化
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新课程改革提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使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参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等环节,此过程不仅可以有
进入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学校的教学而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高中生的知识需求。同时,许多中国教师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已不能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传授他们最高效和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同样,化学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而现代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我国大力推广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比之三维目标更高的核心素养要求,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均衡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