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CT表现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淮安市传染病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病人180例。根据入院后检测的Hb Alc结果,按照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分为三组:Hb Alc<7%为血糖控制良好组(I组)32例,Hb Alc7%-9%为血糖控制一般组(Ⅱ组)48例;Hb Alc>9%为血糖控制较差组(Ⅲ组)100例。观察比较三组病例胸部CT表现及经过治疗后Hb Alc的变化与CT表现转归的变化。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有序组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性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段、叶大片状影发现率分别为50%(16/32)、56.2%(27/48)、87%(87/100),空气支气管征发现率分别为40.6%(13/32)、47.9%(23/48)、77%(77/100),虫蚀样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1.2%(10/32)、45.8%(22/48)、65%(65/100),厚壁空洞发现率分别为25%(8/32)、31.2%(15/48)、52%(52/100),多发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3%(11/32)、50%(24/48)、73%(73/100),支气管结核发现率分别为21.8%(7/32)、33.3%(16/48)、46%(46/100),以上Ⅲ组病灶发现率均明显高于Ⅱ组、Ⅰ组(P<0.05),且发现率均呈递增趋势(P<0.05);三组中最大的病灶平均大小随着Hb Alc增高而增大。治疗后三组中Hb Alc达到控制目标<7%的患者,其CT表现吸收好转率分别为100%(32/32)、72.9%(35/48)、56%(56/100),Ⅰ组治疗效果好于Ⅱ组(x2=10.35,p<0.01);Ⅱ组治疗效果好于Ⅲ组(x2=3.92,p<0.05),三组结核好转率呈递增(x2趋势性=21.81,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CT表现与Hb Alc水平高、低密切相关,Hb Alc达标<7%抗结核治疗效果好,Hb Al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病情轻重程度和治疗效果,CT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信息,二者可以指导临床及时制定适当的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