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双效前体药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njingcj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前药原理,分别将塞来昔布或-亚麻酸与阿霉素以适当的形式组合为双效前体药物,期望达到提高阿霉素疗效,减轻阿霉素的毒副作用的目的。方法:1.以丁二酸酐作为交联剂,将塞来昔布的磺酰氨基和阿霉素3’位的氨基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塞来昔布-阿霉素双效前体药物。2.将-亚麻酸制成Boc保护的-亚麻酰肼,然后脱去Boc保护,再与阿霉素13位的羰基反应得到腙键连接的-亚麻酸-阿霉素双效前体药物。3.以IC50为指标,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为空白对照,将不同浓度的两种阿霉素双效前体药与人肝癌细胞(HepG2 )细胞孵育48 h,采用MTT法检测两种双效前体药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观察双效前体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4.大鼠尾静脉注射塞来昔布-阿霉素双效前体药,在设定的各个时间点眼眶取血并抗凝,离心分离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血浆中塞来昔布-阿霉素双效前体药、阿霉素、塞来昔布琥珀酸单酯、塞来昔布,氮气吹干样品,残留物用50μL甲醇溶解,振匀,取20μL用于LC/MS/MS分析。流动相:乙腈/水(1‰甲酸)(70:30,V/V);选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 ESI- ),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四种药物的含量。结果:1.合成了两种阿霉素双效前体药,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2.阿霉素对HepG2细胞的IC50为5μM,塞来昔布-阿霉素双效前体药(C-DOX)的IC50为32μM, -亚麻酸-阿霉素双效前体药(L-DOX)的IC50与9μM。3.用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检测C-DOX的线性范围为1-2000 ng/mL,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x-0.1134;检测阿霉素(DOX)、塞来昔布琥珀酸单酯(CELA)和塞来昔布(CEL)的线性范围为1-200 ng/mL,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6x-0.0002,y=0.0018x+0.0076和y=0.0016x+0.000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血浆中四种物质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均在90-110%。大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 C-DOX后,C-DOX、DOX、CELA、CE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133 ng·h·mL-1、272 ng·h·mL-1、243 ng·h·mL-1和313 ng·h·mL-1。结论:1.经过波谱鉴定,所合成的两种阿霉素双效前体药均为目标化合物。2.合成的两种阿霉素双效前体药物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 -亚麻酸-阿霉素双效前体药对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更强。3.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塞来昔布-阿霉素双效前体药在大鼠体内能释放出阿霉素、塞来昔布和塞来昔布琥珀酸单酯,但是释放量少,说明前体药物在大鼠体内相对稳定。
其他文献
<正>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在进行了长达17年之久的教育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共主要内容有:取消给学生打分数
实现检验科“全天候”无障碍工作。方法详细分析HIS和LIS的常见故障及特点,合理设计LIS系统的应急对策。结论使用本文设计的LIS系统的应急预案,能实现检验科无障碍工作。
在现代工业中,磁编码器因具有防尘、抗震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但其长期存在分辨力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高精度、高分辨力领域的使用。文章通过采用隧道磁阻传感器(Tu
那是在一个赤日炎炎的盛夏一天,应朋友之邀到洪都滕王阁古玩市场一家古董店里看几件青铜器,在店老板的热情接待下,摩挲品鉴了青铜器一阵子,感觉不怎么样,正想要离开店里时,忽然在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及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肝脏等)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
本文以六安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成因。针对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手术前后的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影像学特点,为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椎动脉狭窄支架手术病人的临床资
建国后,为配合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各地掀起了汉语方言普查的热潮。山西省内方言的调查研究更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绩显著。1993年,山西高校联合出
近几年来,通过在固体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或者在表面构建微结构制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超疏水表面因其广泛的应用和诱人的前景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己经制备
近年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扩展到能够看到地球的广大地区,从不同的轨道平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