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快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影响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吉林省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增多,然而吉林省户籍制度的改革相对缓慢,户籍功能被扩大化,由此而导致城乡户籍的附加功能不平等,城乡不同户籍身份对应的社会福利差距大、就业机会不平等、工资待遇悬殊,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顺利向城市合理流动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现行户籍制度对吉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带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概括和总结当前研究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文献资料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发展理论轨迹进行梳理,并阐释中国共产党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分析吉林省现行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主要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影响。第四部分,从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与征用补偿制度、适当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以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消除户籍制度对利益分配的影响,三个不同的视角探讨进一步解决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