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工作以四种昆虫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以及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天然产物(+)-Methy1cembra-1,3,7,11-tetraene-16-carboxynate的不对称全合成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对L-脯氨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工作以四种昆虫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以及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天然产物(+)-Methy1cembra-1,3,7,11-tetraene-16-carboxynate的不对称全合成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对L-脯氨酸催化的环丁酮与各种醛的不对称Aldol反应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四种昆虫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研究。二、西松烷型二萜类天然产物的首次不对称合成研究。三、昆虫信息素合成进展(1990-2004年)。
综述了1990年到2004年间昆虫信息素的合成进展,内容涉及烯键构筑和手性中心建立两个方面:主要有机硼化物反应,Sharpless不对称反应,RCM反应,生物选择性立体催化反应以及其他不对称反应。本论文共完成两种昆虫信息素的合成、一种西松烷型二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并且发展了L-脯氨酸催化环丁酮的不对称Aldol反应,并对两种昆虫信息素的合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发现,L-脯氨酸催化环酮的不对称Aldol反应以syn产物为主;并为有五元环、六元环内酯结构的天然产物的骨架建立提供了一条简便易行、ee值较高的方法。全文共涉及65个化合物的合成,其中30个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均由IR、MS、NMR证实。
其他文献
对于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样品前处理可以起到对目标分析物分离富集,并减少或者消除样品基质干扰的作用,从而实现痕量分析。然而,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大多存在操作步骤繁琐和耗时等弊端,因此开发简便、快速、高效、低污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现代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SPE)和微固相
随着压电晶体在液相中的成功振荡以及其后液相传感理论的不断发展,压电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包括药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血液流变学等生命科学及相关领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有些有机化合物对人类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有机化合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就进一步促进了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对有机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减少动物实验造成的一些不良后果以及节省对时间和金钱的消耗,采用定量构效关系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在建立模型预测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将K-最近邻
该硕士论文共分五章,论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质.1.绪论: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理论和制备技术以及应用研究进展.2.利用分
该文采用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聚丙烯酸叔丁酯(PtBA),聚丙烯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烷-4-甲基酯(PSA),聚甲基丙烯酸2-(二
目的:该文的工作目的是研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免疫吸附剂.方法:实验中以琼脂凝胶为载体,通过环氧化活化再偶联L-苯丙氨酸和L-色氨酸的方法研制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免疫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仪器和设备的小型化以及航天技术和现代军事设备的发展,对电池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目前各种电池的综合性能来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
该文对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的海绵Phacellia fusca Schmidt的正丁醇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中分离了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7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
该论文是有关超分子化合物(环糊精,杯芳烃)涂层的压电化学传感器的一些应用研究.该文实验内容分三部分:(一)环糊精衍生物涂层的甲醇传感器,可在真实的大气条件下使用.(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