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也是多元文化政策的策源地之一。它的语言政策从无到有,历经演变,颇具特色。服务于国家利益的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是不同族群利益与诉求的反映。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受到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界的高度重视。以Michael Clyne,Joseph Lo Bianco和Uldis Ozolins为代表的学者致力于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政策背后的利益群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语言政策与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广义上研究的是"针对语言的行为",就一国的语言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属于该学科的范畴。语言管理理论(简称"语管论")是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中的一种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该理论最早由学者J.V.Neustupny和B.N.Jernudd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并在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语管论"将语言放在更宽泛的范畴进行讨论,其研究涉及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地缘政治、人类学等领域,从而使研究更加深邃透彻。学界普遍认为"语管论"的出现与发展代表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本文运用"语管论"基本概念与主要原则,选取澳大利亚政府颁布实施的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政策文件即《国家语言政策》(1987)、《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1991)、《亚裔语言与学校教育政策》(1994)进行研究。通过三个语言政策的文本解读,通过创新性地运用"语管论"的研究范式,本文获得如下认识: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是以英裔澳大利亚人、原住民、其他族裔移民为主要代表的不同群体之利益与诉求博弈平衡的结果;受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澳语言政策目标发生了由地位规划到教育目标规划的转变,澳语言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到经济理性主义的转变。澳语言政策中的策略妥协存在于各语言管理机构参与语言规划的过程中;这一妥协具有"由下到上"和"由上到下"两种实现方式。最后,澳语言政策的利益平衡与策略妥协可以放到经济理性主义与劳工主义的背景下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