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格达的弗兰肯斯坦》是伊拉克作家艾哈迈德·萨达维于2014年荣摘“阿拉伯布克奖”桂冠的作品。小说自2013年出版以来,便迅速引起阿拉伯世界及西方媒体的普遍关注。研究此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阿拉伯青年作家的所思所想,还能真实细致地了解当前伊拉克人民所处的艰难境地,使人们关注他们重建无期、政治纷争不断、经济发展滞后、安全局势恶化的这种无望生活,从而引发读者对伊拉克乱局成因的思考,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小说故事上演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巴塔文区,几位身份各异、本无交集的人物因“西斯玛”——一个拾荒者用爆炸后捡来的尸体碎块组装的巨型怪物而命运相交。后来,一位因自杀式汽车炸弹而亡的门卫的灵魂进入并复活了这具尸体,拾荒者哈迪为其命名为“西斯玛”,即伊拉克方言中不知其名的意思。“西斯玛”自诩正义使者,逐一为组成其身体部分的亡者复仇,但这些组成部分在成功复仇后会自行脱落,为了不死不灭,一直伸张其所谓的正义,“西斯玛”选择残害无辜之人,用他们的尸体来维续自己的生命,最后由正义使者沦为杀人凶手。论文由绪论及正文四章、结论及参考文献组成。绪论部分对小说的选题意义、作家简介及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一章首先介绍《巴》中主要人物的创伤表征,结合小说故事情节细致分析几位主要受创人物的外在表征;第二章结合创伤理论解析小说不同人物受创的主要原因,揭示战争及无休止的暴力带给伊拉克人民的巨大创伤;第三章通过创伤疗法解析小说人物的结局,探析伊拉克国内局势动荡难平的原因。最后,结论部分对论文进行总括,战争和暴力使伊拉克人民身心俱创,而伊拉克人民因受暴力创伤而表现出来的对暴力的恐惧也是造成现在伊拉克持续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因创伤产生的报复与以暴制暴的创伤表症又反过来催生制造了更多的暴力。伊拉克人民只有战胜和治愈这种创伤,走出创伤与报复的恶性循环怪圈,放弃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的保护,施暴者勇于承认自己的罪行,对暴力的掩盖和维护者可以认清现实,放弃保护,伊拉克内乱才可能走上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