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的作用,为自体BMS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临床依据。【病例和方法】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符合随访条件的共34髋,按Ficat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标准[1]:Ⅰ期9髋,Ⅱa期11髋,Ⅱb期14髋,年龄19-53岁,平均41.2岁。对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了经股动脉药物灌注以及药物灌注+自体BMSCs移植两种治疗方法,将单纯药物灌注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共16髋;药物灌注+自体BMSCs移植治疗设为处理组,共18髋。方法:(1)对照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至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注入罂粟碱30mg、尿激酶60万单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低分子右旋糖苷150ml行药物灌注;处理组:①从患者双侧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150ml,在实验室内通过全骨髓培养、细胞贴壁生长筛选法,在体外进行大量传代扩增,经3-5代培养后获得BMSCs数量为2×107-3×108个,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证实其为BMSCs,制备成20ml细胞悬液供患者治疗使用。②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将制备好的自体BMSCs缓慢注入。(2)术后随访1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及X线表现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评分,对评分结果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根据术前、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临床综合评分,对两组数据行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综合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月、12月随访的临床综合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处理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微创介入的方式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以进一步改善关节症状、促进新生骨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