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保州(辖区涵盖今保定市区及清苑、满城部分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有清苑河、一亩泉、鸡距泉等多条河流流经。宋太祖建国之初,设保塞军于此,后改保塞县为保州,下辖清苑县,后将满城和易州部分地区并入保州,自此保州政区形成。保州位于宋朝北方边境地区,其与周边的雄州、霸州、安肃、广信军,共同构建起宋朝北部边防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保州是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宋朝国家祭祀和宗室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保州的行政、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都牵动着宋朝统治者的神经。为提高保州官员的行政管理与外交应变能力,宋朝统治者精选良将任保州知州之职,为防武将处理日常政务不周,择有才干的京朝官充任通判、幕职官进行辅佐;为加强河北军事防御系统,宋朝统治者通过扩修城池、广开屯田、连通塘泊、广植桑榆等一系列措施来构建包括保州在内的北方防御体系。通过设置保州缘边巡检司、沟通塘泺、设置寨铺等措施,加强了保州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宋朝在保州长期驻扎禁军,部分守边名将如杨嗣、杨延朗等更是曾驻保州,在御辽抗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宋中期,由于削减军费,减少军队俸禄的问题,在仁宗庆历年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保州兵变,此后,此次兵变的平定和后期处理也成为宋朝政府吸取经验教训,处理相似事件时引以为鉴的典型,影响深远。保州虽地处边境,但“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百年的稳定,这为保州经济、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保州水稻产量居河北诸州前列,州学规模更是堪比一方庙宇。再者,保州作为宋朝祖陵和部分宗室的所在地,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国家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宋朝历朝统治者所重视。宋朝统治者通过修缮宋祖陵寝、敕建资果禅院,使得先祖皇陵得以保存;通过设置保州敦宗院、提高保州宗室的任官及推恩待遇,使得保州宗室一脉得以延续。宋朝的保州,既具有其他河北沿边州军的一些共同特征,如辖区范围较小、人口规模不大、武臣主政统兵,军事防御职能高于经济发展要求等,同时也具有一些自身特点,诸如对宋祖陵的祭祀与维护,对保州宗室的照管与监护等,从而体现出区域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我们更深入研究宋朝边境区域史,以及宋辽关系、宗室、祭祀制度等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