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对宝卷、弹词、鼓词、地方戏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可惜的是,跨领域的研究极少,几乎很少有人去详细地考察一个俗文学传统故事在不同的民间文艺形式中的传播演变。本文就以清中叶以来在各地广泛流传的“红灯记”这一俗文学传统故事为对象,通过它在宝卷、鼓词、地方戏等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中的存在发展,以及它不断变化的流传过程中去窥探俗文学传统故事的传播与接受问题。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引言,第一章“红灯记”故事的产生和“红灯记”故事的三种类型,第二章“红灯记”故事在山东的流传,第三章“红灯记”故事在河北、京津的流传,第四章“红灯记”故事在安徽的流传,第五章“红灯记”故事在山西的流传,结语。引言部分阐述了俗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动态、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通过本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通过探本溯源,找出“红灯记”故事的渊源以及通过对故事不断发展演变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了分别以酒泉《红灯宝卷》为代表、以山东茂腔《东京》为代表、以鼓词《红灯记》和介休《红灯宝卷》为代表的三种不同的故事类型。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类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内容、人物设置的统计分析,探究三种不同类型“红灯记”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一章主要是对“红灯记”故事发展的一个总结概述。第二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山东肘鼓子戏系统中、两夹弦、一勾勾、吕剧、哈哈腔这些地方戏中的流传情况分析,总结出“红灯记”故事的山东化,多种因素促使“红灯记”故事从山东向其它地域越界传播的突出特点。第三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河北、京津地区的哈哈腔、西调秧歌、莲花落、西路评剧、鼓书、小说这些不同的文艺体式中的流传,形成了河北、京津特色见长的“孙继皋卖水”,突现出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红灯记”故事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第四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安徽曲艺门歌(锣鼓书)、四句推子(推剧),地方戏泗州戏、嗨子戏、庐剧、黄梅戏中的流传,以及通过对爱姐形象的重塑分析,得出类型二和类型三的故事在安徽交错影响、传播,地域文化环境渗透的鲜明特色。第五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山西介休宝卷中的传播以及与山丹宝卷内容的对比分析,还有在晋东南鼓书、晋东南秧歌戏、曲沃碗碗腔中的流传,得出宝卷跨地域传播的特性以及同可归属为第三种故事类型的“红灯记”故事在山西传播形成的地方特性。结语通过对“红灯记”故事着重在山东、河北、京津、安徽、山西的流传分析,以及其它流传地的简要描述,总结出“红灯记”故事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之间的传播、在从乡村到城市的民间社会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改编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