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言”“文”语法专题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言”“文”语体的区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全面地了解各个时期语言使用的历史面貌,也要求具体分析专书或某一时代的“言”“文”使用情况。但由于困难重重,这项研究始终少人问津。本文拟从词法的角度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本文基于前修时贤的相关成果,首先对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讨论,初步提出了“言”“文”区分的五种方法。然后以《南齐书》为主要考察对象,用《百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和《世说新语》等同期语料作为补充材料,在如下范围内讨论《南齐书》中“言”“文”语体的差异:代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副词中的总括副词,介词中的处所介词、牵涉介词(包括相应的连词)。研究过程中,利用统计的方法对选定的分析样本(几种重要的词类)进行有关项目频率的统计,利用“几率差”等参数进行相关的定量、定性分析,详细描写了该书中的人称代词系统、总括副词系统、处所介词系统和牵涉介词系统等在该书各文体中的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这些系统在该书中所呈现的“言”“文”差异。通过对该书“言”“文”语体差异的词法表现及某些句法功能表现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作了简明的概括,以使研究结论更加明确和清晰。另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方面,关于《南齐书》的语料价值,有两点结论:1.《南齐书》中各种文体语言风格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是进行“文体分布比较”的基础。2.《南齐书》准确地记录了某些能代表语言演变规律的实际语言的新变化,充分体现了正史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第二方面,关于《南齐书》中“言”“文”语体面貌的特点,有三点结论:  1.“文”重“言”轻。在《南齐书》接近口语的语体中,“文”的成分还占有相当比例,有一些新兴成分,但比例还较低。2.《南齐书》中“言”“文”语体在诸文体中有相混的情况。3.“言”“文”的对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第三方面,关于“言”“文”语体分离与语言历时演变之间的关系,有两点结论:1.语言历史演变中新成分的不断累积促使了“言”“文”语体的分离。没有许多新旧同义成分的叠加,就不可能形成“言”“文”对立的。  2.“言”“文”语体分离扩充了语言系统的容量,这样一方面能缓解历史演变过程中新成分的不断叠加对语言共时系统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语言简约性原则对新旧同义成分共现的约束。  另外,在论文中对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不仅要有“专书”的“穷尽”,更要有“系统”的“穷尽”,同时对数据分析的角度要灵活。这也算是对研究方法进行不断摸索而得出的一条结论。
其他文献
相互动词在各类动词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小类,在语义上要求由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以上的参与者,在句法上要求代表复数实体的重要名词性成分与之发生关系,而且多个参与者要表示交互
6月29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该协议附件一中,有4个税则号列的锻压机械产品列入早期收获清单.
[命题展示]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38页: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诱导离体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Caspase-3活力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CE诱导KC凋亡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以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
近年来,随着篇章语法的引入,语法学界开始以篇章衔接为视角来研究汉语,关联词的连接功能是实现篇章衔接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本文以“否则”类关联词为研究对象,在篇章及语法化
作家为什么要写作?尤其是,严格说来所有的文本都是自传性的,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作家为什么要写自己?这是文艺心理研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创作,作为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
按普通常识,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前半部分。歇后语是由“比喻”和“说明”组成的一种特殊句群。尽管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用比喻构造的这一原则一直被大多
本文对“你看/你想/你说/你知道”四个结构(简称“你看”类结构),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遵循形式与意义、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多年来,深圳烟草行业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行业持续稳定健康
本论文以《新加坡华文报新闻报道与方言》为论题,灵感实出自两本书:汪惠迪先生编著的《华文字词句》和周清海教授编著的《新加坡华语词汇与语法》。两位学者对新加坡特有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