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言”“文”语体的区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全面地了解各个时期语言使用的历史面貌,也要求具体分析专书或某一时代的“言”“文”使用情况。但由于困难重重,这项研究始终少人问津。本文拟从词法的角度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本文基于前修时贤的相关成果,首先对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讨论,初步提出了“言”“文”区分的五种方法。然后以《南齐书》为主要考察对象,用《百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和《世说新语》等同期语料作为补充材料,在如下范围内讨论《南齐书》中“言”“文”语体的差异:代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副词中的总括副词,介词中的处所介词、牵涉介词(包括相应的连词)。研究过程中,利用统计的方法对选定的分析样本(几种重要的词类)进行有关项目频率的统计,利用“几率差”等参数进行相关的定量、定性分析,详细描写了该书中的人称代词系统、总括副词系统、处所介词系统和牵涉介词系统等在该书各文体中的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这些系统在该书中所呈现的“言”“文”差异。通过对该书“言”“文”语体差异的词法表现及某些句法功能表现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本文最后对研究结果作了简明的概括,以使研究结论更加明确和清晰。另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方面,关于《南齐书》的语料价值,有两点结论:1.《南齐书》中各种文体语言风格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是进行“文体分布比较”的基础。2.《南齐书》准确地记录了某些能代表语言演变规律的实际语言的新变化,充分体现了正史在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第二方面,关于《南齐书》中“言”“文”语体面貌的特点,有三点结论: 1.“文”重“言”轻。在《南齐书》接近口语的语体中,“文”的成分还占有相当比例,有一些新兴成分,但比例还较低。2.《南齐书》中“言”“文”语体在诸文体中有相混的情况。3.“言”“文”的对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第三方面,关于“言”“文”语体分离与语言历时演变之间的关系,有两点结论:1.语言历史演变中新成分的不断累积促使了“言”“文”语体的分离。没有许多新旧同义成分的叠加,就不可能形成“言”“文”对立的。 2.“言”“文”语体分离扩充了语言系统的容量,这样一方面能缓解历史演变过程中新成分的不断叠加对语言共时系统的冲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语言简约性原则对新旧同义成分共现的约束。 另外,在论文中对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不仅要有“专书”的“穷尽”,更要有“系统”的“穷尽”,同时对数据分析的角度要灵活。这也算是对研究方法进行不断摸索而得出的一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