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年来,对其译著的相关研究颇多。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20世纪70年代末翻译的《红楼梦》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过去的30多年里,学者们发表了许多文章,从不同的维度如诗歌、习语、宗教等对杨氏夫妇《红楼梦》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然而,对杨译《红楼梦》中食谱翻译策略研究的论文却寥若晨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食谱全景图,可谓是博大精深、蔚为壮观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华食谱的翻译紊乱无序,更有恣意妄翻者。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如何翻译中华食谱。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学名著方面,杨宪益夫妇极负盛名。基于此,本论文以杨译《红楼梦》中的相关语料为依托,着力探究这对著名翻译家在对食谱进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试图为中华食谱的翻译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语料分析基础上的哲学思辨。通过详尽而深入的语料研究,本研究发现杨氏夫妇在翻译《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时,主要采取了逐字翻译和直译的策略,以及必要时少量的意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翻译中华食谱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直译的策略应作为首选,当两种文化产生交际障碍时宜采用意译的策略;第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就是说,对于具有表意文本特点的菜谱要采用语义翻译的策略,而对只具有信息文本特点的菜谱要采用交际翻译的策略。论文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并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接着,作者对《红楼梦》食谱特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类分析。通过对杨译《红楼梦》中大量实例的分析,本文从功能对等论、文本类型论、译者主体性,跨文化交际等视角总结了杨氏夫妇所采取的具体食谱翻译策略。结论部分进行了最后的概括,并讨论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