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日内瓦会议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以解决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并达成日内瓦协议而著称,但关于它的历史地位问题至今仍存在重大争议。为此,本文着重对日内瓦会议的实际过程进行历史考证,揭示日内瓦协议达成的实质及其影响,同时结合整个冷战的进程来看日内瓦会议及其结果,力图使这一研究在综合程度上有所推进。 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缘起。1954年春,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和苏、中外交政策的调整,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柏林会议通过了召开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各国开展与会的准备工作。其中着重论述国际形势变化对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影响和会议双方对会议形势的估计、态度以及美国“联合行动”计划的破产。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考察日内瓦协议达成的过程。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二章阐述会议的第一阶段所取得的进展,打破会议的僵局,达成5月29日和6月19同协议,初步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双方就停战问题直接进行谈判。第三章叙述休会期间及其后谈判进一步深入所取得的成果,美、英、法一方就解决印支方案达成基本一致意见,中、苏、越一方也调整了内部分歧,确定谈判方案。在此基础上双方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达成协议,通过日内瓦宣言。会议过程主要贯穿两条主线,其一是苏、中、越三国的谈判态度及前后政策的演变;其二是美、法、英三国的与会态度及其政策的演变。同时,突出谈判双方达成妥协的过程,会议的结果是双方力量均衡及政策协调的产物。 第四章讨论日内瓦会议的作用与影响。首先论述协议签订后各国的反应,然后分析日内瓦会议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促使东南亚地区老殖民主义终结、越南分裂与亚洲冷战格局的最后定型。此外,日内瓦会议也是冷战时期的一次“缓和”实践,为后来缓和机制的形成提供有益的经验。 日内瓦会议是二战后冷战双方第一次就如何处理国际危机问题而召开的专门国际会议,会议双方尝试以和平协商方式来解决国际冲突,并达到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目的。日内瓦会议的过程实际上是有关各方政策调整与相互妥协的经过,其结果体现了各国的意愿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能实现的程度。
其他文献
前言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艾滋病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与其他传染性疾病不
兼语句(bi-constituent sentences)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法和语义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倍受语言学界的关注。典型的兼语句如(1)所示: (1)张三请李四来北京。 按照传统
本文共约19万字,分9章对《鬼谷子》进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鬼谷子》的真伪问题、作者问题、成书问题,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学理论及其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等4个大的问题。主要结论
本文系印度瓦腊纳西甘地研究所所长迪帕克.马利克教授应约而为本刊专门撰写的论文。自从圣雄甘地于1908年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以来,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他的学说和实践在印度
荆襄地区军事地理位置很早就引起不少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的关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大多以此地理位置为依托,而一举取得成功的。该区域在中国历代战争中的作用有史可鉴,
中国货币化房改制度推进以来,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日益呈现出群雄纷争的新格局,其竞争空前剧烈,因此创造竞争优势是房地产企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价值链为工具
本文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程度、职称
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所忽视的一种智力,它主要研究情绪、情感、感情在智慧(智力)活动中的功用以及它们与认知密切协同作用处理情绪性问题的能力。虽然这种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但
文学的常态,或者说什么样的关系才是文学与现实生活所要建立起的理想、良性的正常关系,这一直是文学界在探讨和关注的问题。就九十年代文学来说,它一方面是向着现实密切地靠拢,而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迅速发展,基于WWW的网上信息的收集,发布及查询检索等事务处理为信息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概念。于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处理也就日益成为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