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40年的持续增长,被世界称之为“奇迹式增长”。但是,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背后所隐藏的长期粗放型发展方式,给中国造成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雾霾污染侵蚀了我国的华北、东北等地区,并在全国蔓延。面对来势凶猛的雾霾污染,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却依旧没有有效改善雾霾污染。究其原因是在以经济绩效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晋升锦标赛”模式下,地方官员为获得宝贵的“晋升”机会,选择牺牲大气质量换取经济增长,进而造成环境规制部分“失灵”。因此,理清官员更替、任期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对打赢“雾霾”攻坚战至关重要。那么,官员更替以及任期的不同年份对雾霾污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地区官员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差异?这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2010~2012年我国255个城市官员更替、任期和PM2.5浓度的面板数据,探讨官员更替、任期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代理市长更替当年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即加剧了雾霾污染;而市委书记更替和市长更替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第二,官员在任期的不同年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是不均等的。市委书记在任期内的不同年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市长在任期的第二年,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处于任期内其他年份,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官员更替、任期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内陆地区官员更替、任期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和全国总样本回归结果一致。而沿海地区官员更替、任期对雾霾污染影响均不显著。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优化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雾霾污染终身追责机制;采取“区别有秩,地区有别,层次分明”的监督力度;建立地区雾霾协同治理机制;营造“多中心多层次”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