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自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今的教师资格制度是使其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措施。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两次国家考试都极具特色,对丰富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理论体系而言是有益的借鉴来源。本文通过对大量德语文献资料的研究构建了论文的理论体系。为提高德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渗透性和国际竞争力,德国自1998年实行了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一种革新后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现已被绝大多数联邦州采用。首先对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而言,其培养目标是能胜任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工作的职业学校理论教师,该体系仍采取两阶段的培养结构,第一阶段的大学学习实行了连续的分阶段的5年制的学士-硕士培养模式,大学课程体系涉及第一专业、第二专业和教育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实践的比重;第二阶段为预备实习,是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教育改革之后在6个联邦州内已将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的预备实习期限从2年缩短至一年半。其次德国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国家考试体系也采取了两阶段的结构,一是大学学习结束后实行进入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第一次国家考试,教师教育改革之后硕士毕业考试取代第一次国家考试成为进入预备实习的资格考试,这一阶段的考试通过笔式、口试、论文撰写的方式对进入预备实习所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进行了考核;二是预备实习结束后实行针对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的方式有教学论文撰写、两个专业方向各一次试讲、一次综合性的口试,以对教育教学能力和是否能独立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进行考核,若通过了第二次国家考试则意味着具有了职业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最后论文通过对德国和中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比较,提出了在我国实行综合性大学参与的注重实践的5年制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和以专业化为导向的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