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后出现双顺差,在中国实质上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和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大量国际收支顺差就表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外资产(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直接导致外汇占款的迅速增长,基础货币由此被动增长。为了实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防止高通货膨胀,央行实行各种货币政策来冲销这种由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的货币供给变动。冲销干预是指“实行固定汇率的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既定的汇率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或回收再贷款、控制信贷规模以及提高准备金率等综合手段,抵消因维持汇率目标而导致的货币供给总量扩张”。
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长的局面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下去。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央银行可能将不得不继续面对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因此,对冲过剩流动性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需要进行货币冲销的宏观背景,随后介绍了货币冲销的理论基础和国外冲销操作的一些经验。作为最重要的第三章,本文详细回顾了自1994年开始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宏观经济状况,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析了相应的货币冲销的路径选择,并分析了现阶段货币冲销的一些特点。第四章评价了我国货币冲销的有效性,并由此引出了我国货币冲销操作存在的问题,最后一章则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冲销操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