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组织、学者关注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它的存在与扩大,必然会影响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沿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沿边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同时沿边地区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差距趋势长时间的存在和扩大必然会对我国分配格局、资源配置、经济效率等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持续提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客观描述沿边地区基本区情、沿边经济政策演变历程以及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准确的刻画了中国沿边地区内部差距、非沿边地区内部差距以及沿边地区与非沿边地区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产业结构视角和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分别探讨了沿边地区内部差距、沿边地区与非沿边地区之间差距形成的原因。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一章界定了文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了沿边地区基本情况、政策演变及经济特征;第三章运用泰尔指数对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进行测度;第四章从产业结构视角研究了沿边地区内部差距的成因;第五章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研究了沿边地区外部差距的成因;第六章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沿边地区内部差距是构成沿边地区差距的主要方面,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沿边地区内部差距拉大的主要产业因素,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差距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地区差距较大、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其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将明显导致地区差距的扩大;物质资本积累是1978-2010年中国沿边地区劳动平均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产业结构优化,加大物质资本积累,促进沿边地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