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推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与此同时,国有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国有企业出口强度(出口占销售额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上述事实是否意味着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的效率出现了显著的提高,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出口竞争对国有企业效率产生作用了么?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从直接效率和间接效率两个维度对国有企业效率进行了研究。直接效率方面,首先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国有企业效率的指标,并分别使用Levinsohn and Petrin(2003)生产率测算方法,以及在Levinsohn and Petrin(2003)、De Loecker and Warzynski(2012)、Berkowitz et al.(2017)和余淼杰等(2018)等研究基础上,引入产能利用率和出口因素后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企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国有企业效率演进情况。然后,构建衡量企业层面出口竞争水平的指标,并分析出口竞争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影响。间接效率方面,国有垄断服务部门的机构改革会对制造业企业造成间接效率损失,本文以2005年3月中国铁路机构改革作为政策冲击,识别了国有垄断服务商的机构改革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和生产率造成的间接效率损失。具体来说,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1998-2007年制造业国有企业生产率水平未超过相同规模的民营企业,2011-2013年相同规模国有企业生产率超过了民营企业。1998-2007年,相同规模国有企业生产率整体经历了快速增长,其相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也快速缩小。2011-2013年,无论从平均生产率还是加权平均生产率,国有企业生产率均超过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较高的加权生产率主要由大型、高生产率的央企和出口国有企业造成。第二,1998-2013年间,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对制造业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呈现出大幅下降,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过度依赖企业自身成长和低效率企业退出,企业进入效应和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十分有限。尽管国有企业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大幅增长,但2007-2013年国有企业生产率增幅锐减,特别是这一时期出口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增幅仅为非出口国有企业生产率增幅的50%左右。第三,整体上出口竞争对制造业非国有企业生产率起到了微弱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率对出口竞争的弹性大约是我国非国有企业的800倍,而出口竞争对国有企业生产率未起到显著影响,出口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的现象是由自选择效应,而不是出口学习效应造成。造成出口竞争未能显著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在出口竞争程度提高时,国有企业在出口产品再配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导致出口竞争无法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率。出口竞争对不同出口强度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目前超过60%的国有企业出口强度低于10%,过低的出口强度使得出口竞争对低出口强度国企的生产率无显著影响,甚至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对于出口强度达到28.5%以上的国有企业,出口竞争对上述国有企业生产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第四,制造业国有企业生产率相对民营企业生产率快速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垄断服务部门为制造业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收取的交易费用保持了相对稳定,而其他类型企业为购买国有垄断服务部门服务支付的交易费用存在较大波动,从而间接抑制了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造成国有企业相对生产率的提高。以铁路系统机构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验证了上述结论。2005年3月份铁路系统施行的全国性机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通过影响出口价格和出口企业数目使得非国有企业的铁路运输出口下降了大约10.9%,进而造成使用铁路运输出口的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率下降了0.3%,而上述机构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出口和生产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国有垄断服务商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服务收取的交易费用存在显著差别,是造成国有企业生产率相对民营企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