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的应对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O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人预测“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亚太地区在本世纪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和各个大国“必争之地”。冷战的意外结束同样使印度猝不及防,加之囿于国内经济危机,1991年拉奥政府正式出台“东向政策”(the Look East Policy),意欲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法来谋求国际体系的变革。以“东向政策”为研究起点,印度“东向”之初,其主要目标基本锁定为东南亚地区,但随着政策的演进,印度逐步重视与中日韩等国的关系,并以“东向”太平洋为战略目标。到21世纪初期,印度的“东向政策”已经从“东向”阶段进入到了“东进”阶段,距离印度实现“大国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本篇论文以印度“东向政策”为研究基点,简要论述该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特点、进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此中以对中国的影响为分析焦点,重点阐述中国对这一政策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东向政策”进行论述,详细介绍如下:第一部分,文章首先从“东向政策”的历史渊源、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考虑及东北部经济发展需要三个方面介绍了印度“东向政策”提出的背景,接着对“东向政策”的内容、特点和战略目标做了详细论述,最后将分析了“东向政策”“东向”和“东进”两个阶段的进展和成果。第二部分,文章先以缅甸、越南、泰国和新加坡为例叙述印度“东向政策”对东南亚安全态势的影响,之后分析了该政策对“印-日”、“印-澳”及“印-美(域外大国)”这几组双边关系的影响。第三部分,文章主要以印度“东向政策”实施以来对中国的影响为切入点,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中印关系的地缘因素,接着列举出了该政策对中国的四个影响:直接威胁我国的战略通道的安全、挤压我国海洋战略安全空间、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安全环境中的变数、南海争端复杂化、影响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第四部分,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应对印度的“东向政策”。中国政府应对“东向政策”主要从深化中国在南亚的政策渗入、确保战略通道安全,以东南亚国家为依托开展全方位外交,中印两国应在新形势下管控分歧、深化合作,及加强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软实力建设确保周边安全和四个方面入手。最后,在文章结语部分,作者重申,在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下,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出台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以实现本国国家利益为重心。本文强调要以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印度“东向政策”的出台、发展演变以及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未来中印关系的发展中,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睦邻富邻,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
其他文献
<正>从人群总体感染和风险来看,毒品滥用人群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注射器未消毒及不安全性行为[1],这些危险因素均会增加吸毒者感染HIV的风险。冰毒和摇头丸等新型毒品
<正> 这篇题为《返璞归真》的小品颇耐玩味。不满百字却底蕴丰实,寓意深远;没有情节,却写了整个人生,四周的人物音容笑貌仿佛跃然纸上。关键在于"异称"用得巧妙,描绘了一个人
期刊
瓯语,作为吴语的重要分支,以其自身的显著特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对瓯语共时层面的描写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时层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宋代实际语音研究
兴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这种带着中国文化特征的兴与西方诗歌中的象征(symbol)是完全不同的。通过研究发现,兴和象征两者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创作出发点、艺术
文章旨在回顾和总结现代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中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对近年来方言语音研究中出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加以关注和评论,对今后方言语音研究的方法提出展望。
水稻属于亚洲各国普遍食用的农作物,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对水稻进行改良和创新研究,努力的研发新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中国想要提高水稻农作物的质量就要保证水稻的
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对广播信号的静音、噪声、音乐、话语进行智能化区分,重点介绍其理论依据、可行性及详细实现策略。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us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也实现了逐步繁荣,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流行音乐评价体系逐步成长为中国三大流行音乐颁奖体系
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在全面清理与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向其自身回归,文学批评走向自觉,并呈现出多元探索的发展格局,在文学主体性的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的突破创新、对文学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与人才资源实现最佳组合、优化配置,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引起东三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流向的变化。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