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经济效应,首先有助于从理论上解答在政策约束下的人口转变及人口红利,是否符合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规律,因而可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次,也有助于剖析收获人口红利后对后人口红利期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从而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人口负债风险,收获衍生的人口红利,具有直接的政策涵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人口转变理论、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引入有效生产者和消费者概念,根据2002年实际调查资料,估算中国劳动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口抚养比指标,按增长会计核算原理,使用宏观仿真模拟方法,对人口红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算,从而对后人口红利期可能衍生的潜在红利和风险加以剖析,取得了有新意的成果。1.针对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尝试改进了中国劳动收入—消费经济生命周期传统的估算方法,并将不同劳动年龄人口的异质性纳入了新的估算方法,使结果更为准确,更接近现实。2002年,中国人口经济生命周期,平均从23岁始到58止,盈余期长达35年。无论是劳动收入还是消费支出,城镇明显高于农村,而且,农村人口的劳动收入—消费生命周期“正储蓄期”的年龄范围明显宽于城市,用数据验证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乡收入—消费扭曲现象的存在。同时,劳动收入—消费生命周期模式也证实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异质性。2.改进了人口红利的估算方法。现有关于人口红利的研究,大都使用人口总负担比的值来判断人口红利期的长短,用回归方法估算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引入有效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概念,采用人口抚养比而非人口总负担比指标,根据中国收入—消费生命周期线,对我国人口红利的估算方法作了改进。利用这一新的估算方法,计算了1953-2005年中国不同时期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缩小原有的估算误差,从而增强了人口红利理论对中国现实经济社会的解释力。3.提出和论述了后人口红利期。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作了明晰,在此基础上,将人口与经济原有的二个维度拓展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生态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并从生产和再生产良性可持续发展视角提供的对策思路,对防范和化解由人口负债所致的社会风险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