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唯一稳定和持续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至今,五保供养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即将走过第二个十年。2006年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虽然更加全面规范的替代了1994年旧条例,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急速转变,新《条例》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适应的地方。由于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和五保内容的全面性,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五保供养维系着社会最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基本生活,但制度鞭长莫及使发展较落后地区的五保对象处在生存危机的边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现有五保供养制度的研究成果,明确五保户的概念和梳理五保供养制度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运用比较分析法直观的比较了新旧五保制度的替代和发展,在五保供养方式的阐述和分析上,也与用到了比较分析法;文中最突出的方法是个案分析法,文章选取陕西省府谷县S村五保户做深度分析,较为全面和详尽的对S村五保户吃、穿、住、医以及精神慰藉等基本生活进行描述和分析,具体和全面的分析五保供养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效果。调查过程中发现,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典型代表,但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代表五保户供养的水平也落后。2012年陕西人均纯收入位于全国第22、人均消费水平居于第20位,但人均五保供养支出位于全国第6、集中供养率在全国位于第14位。1但高额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并不能确保五保供养对象脱离贫穷困苦的边缘。五保供养制度运行机制的缺陷、各级五保供养主体责任缺失、五保供养管理落后、五保资金使用不合理是制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运行的突出障碍。文中对存在主要问题的进行剖析,认为确保五保供养制度有效实施,必须从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的保障机制入手,科学制定供养标准和供养方式;明确各级政府和组织的责任,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加强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合理配置五保供养的保障资源,灵活使用五保资金,确保五保资金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