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义上讲,财务困境通常是指企业的财务循环由于受到经营决策、财务运作、生产营销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等的影响而逐渐无法正常持续下去,或陷于停滞的状态。早期、轻微的财务困境可能表现为企业短期内的亏损或资金周转困难,若这一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则会带来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丧失偿债能力,引发财务危机,甚至使企业经营走向终结。开展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不仅能够完善相关理论,还有利于指导企业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规范财务运作,及早发现潜藏的危机,避免或减弱财务困境对企业的破坏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预测其经营发展前景,提高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与有效性。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财务困境的内涵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将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界定为财务困境公司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表现形式、年度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规模分布等方面对我国财务困境公司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随后,本文从财务困境的警源与警兆出发,选取在财务困境的预测中发挥不同信号作用的财务指标与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性及控股股东行为特性的非财务指标,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警情监测指标体系。进而以此为依托,选取2001-2005年出现财务困境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及与其配对的非财务困境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各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经过变量筛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T-3年和T-2年的Logit模型,并对部分指标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研究中本文得出结论:首先,财务困境的形成是一个积累与渐进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庞杂多样的征兆信号。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在财务困境的预测中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有用性。相对来说,资产营运效率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在财务困境的远期预测中预测能力更强,偿债能力指标则在财务困境的短期预测中显示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再次,在财务困境预测中考虑加入非财务指标是有效的,反映行为特性的指标可能比反映结构特性的指标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本文用以代表控股股东行为特性的资金占用资产比指标不仅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还在T-2、T-3年的模型中均显示出了很强的预测能力。最后,我国的ST制度在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健康程度方面是有效的。尽管该制度更多侧重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考察,但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单变量T-检验结果显示,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资产营运效率、偿债能力、现金流量以及治理行为方面确实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距离ST年份越近,这种差异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