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许多外语教学专家和学者逐渐将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由原来的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在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和专家们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导致学生外语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外语课堂的焦虑问题也随之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著名外语教学专家Amy B.M.Tsui(1996)所做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的调查研究不仅阐明了外语课堂焦虑对学生外语课堂口语参与的负面影响,还分析了造成学生外语课堂焦虑和沉默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课堂焦虑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是在Amy B.M.Tsui的研究基础上的进行的。Amy B.M.Tsui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几十名香港中学英语教师,而此项研究的受试对象却是国内非英语专业的三百多名大学生。笔者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外语课堂参与意愿和对教学方法倾向的测量对比检验Amy B.M.Tsui提出的产生外语课堂焦虑的五个原因,并进一步证实其提供的解决外语课堂焦虑的五点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本文分为五章。前两章陈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引出了焦虑的定义和国内外焦虑研究现状,说明了学生外语课堂口语参与对其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介绍了关于外语课堂口语参与的相关研究。 第三和第四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对象、工具、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外语课堂中的口语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它对学生的课堂口语参与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学生自己对外语课堂焦虑的归因同Amy B.M.Tsui给出的五项课堂焦虑原因不是一一对应的,同时不同焦虑水平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倾向在程度上也是不一致的。这说明教师在对学生外语课堂中出现的焦虑,参与不主动等现象的分析与学生的真实情况是有差距的。 基于上述发现,笔者最后一章在全面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实践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