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肥沃高效的土壤、改善生态的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并重的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农业工作者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处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域,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传统的施肥结构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严重下降,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粮食作物增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具有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部分替代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在河西绿洲灌区混播并翻压短期豆科绿肥作物(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不同翻压量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河西绿洲灌区土壤肥力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探求绿肥培肥增效的机制,为河西绿洲灌区土壤培肥和春小麦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在单位面积生产绿肥全部还田(7500kg/hm~2)后减施无机N肥施用量,化学氮肥施用量为农民习惯施肥的70%时比农民习惯施肥小麦增产829~1525kg/hm~2,增产率为10.7%~22.9%,且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均较高,并能显著促进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活动,细菌数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62.8%。增施绿肥7500kg/hm~2可降低无机N肥67.5kg/hm~2左右,并能显著提升土壤肥力,增加春小麦产量。2.通过连续两年试验研究在施N总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即单位面积生产绿肥部分还田代替相应量化学氮肥,第一年随着绿肥代替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具有下降的趋势,但绿肥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肥力却得到显著增加;第二年随着绿肥代替化学氮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依次增加,以70%化肥N+30%绿肥N处理产量最高,为8562kg/hm~2,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4.7%。绿肥代替相应量化学N在30%~45%时具有增产效果,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