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问题是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现代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否定性冲动所造成的传统断裂引发了信任危机,中华民族在由前现代向现代性过度时,缺少西欧资本主义文明兴起之时韦伯式的新教伦理的文化积累与精神准备,缺少一个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及其人格类型与价值精神,缺少可以为现代性社会直接利用的社会精神资源。相反,我们却经历了一系列极左运动,使得原本存在的美德传统资源受到了致命摧残:我们以革命的名义,否定了传统中原本可以成为现代性资源的美德精神,我们成了精神的“无产者”,我们虽拥有丰富的传统精神资源,但我们并没有成功地将其进行现代性转变。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现代性过程中的信任危机,是由于对传统的极左粗暴态度而引起的报复。本文关注的是社会信用何以可能,它产生的机制、基础及对金融风险的意义是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信用的社会基础在于其赖依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制度环境的根本改善就无法彻底改变失信的根源,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对金融风险的制约功能。信用风险都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信用制度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如果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会导致金融体系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如果信用制度健全,就可以完善金融体系,使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加迅速,同时能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在我国目前金融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严重的<WP=39>信用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使得社会陷入恐慌,极大地破坏生产力。 如前所述,信用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在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学理论述而缺乏“日常生活”运用,本文的特色在于分析金融经济中的失信危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制度已初步建立且日臻完善。但普遍来说,我国国民的信用观念还比较淡薄,加之缺乏管理经验,反映在信用环境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不解决,不仅会严重阻碍甚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势必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由此本文提出了四个对策: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信用观念,形成全社会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舆论环境;第二,从抓信用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和完善讲信用、维护信用的机制;第三,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失信违约行为;第四,突出重点,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只有狠抓这几个方面的整顿,并使之有序化、规范化,才能带动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的有序化和规范化,进而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创造出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国市场经济步入有序的轨道。总之,信用的社会基础在于其赖依生存的制度环境,没有制度环境的根本改善就无法彻底改变失信的根源,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对金融风险的制约功能。综观人类信用发展史,信用制度与信用体系发展成功的经验就是以政府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以社会为主体构造信用体系。本文借用鲁滨逊经济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信用产生的内在机制。信用体系的目标在于促进和培育社会信用,形成诚信的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对于市场主体讲,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对于政府而信用体系的目标在于促进和培育社会信用,形成诚信的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因此要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资讯网络,而且要发挥信用监管的职能,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WP=40>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德治国,使企业普遍认识到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和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从而形成重信誉、守信用、“无信则不立”的社会信用氛围。第二,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要靠法律规范,对于建立起来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要立法。第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信用监督和信用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的金融业以及各行业稳步实施。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从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信用评价体系着手,把信用作为一种资格与能力,成为市场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