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的大量繁殖给饮用水生产带来诸多危害:影响混凝和沉淀,增加混凝剂量;堵塞滤池,缩短滤池过滤周期;致臭并产生藻毒素,和氯作用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降低饮用水安全性。臭氧预氧化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它和气浮、混凝、沉淀等物理处理方式联合使用是处理高藻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级氧化技术(AOPs)中已被广泛采用。因此本研究针对北方饮用水源地的特点,以新立城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工艺对饮用水源进行试验,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通过不同的臭氧投加量、温度和光照确定藻类复苏的最佳条件。实验得出以下结果:①在臭氧除藻实验中,pH值、浊度、藻类浓度和叶绿素a等随着臭氧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说明藻类经臭氧氧化后,藻类细胞遭到破坏或者生成了一些中间产物,从而有利于沉淀的生成,达到降低浊度的目的,而且能氧化裂解藻类细胞,导致内容物释放,改变了环境的pH值。根据高锰酸盐指数和DOC的变化曲线,确定臭氧氧化时间不宜过长;藻类浓度和叶绿素a是臭氧除藻实验的重要指标,随着臭氧氧化时间的增加,均呈缓慢的下降趋势,且在臭氧氧化时间为2.5min时下降趋势最为显著。②考察液相反应温度对除藻效果的实验中,在臭氧通入时间为2.5min,臭氧进流浓度为2.0mg/L时,温度越高,臭氧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越好,即25℃>20℃>15℃>10℃,而且温度对藻类浓度变化影响较大,对叶绿素a变化影响较小。③考察臭氧浓度对除藻效果的实验中,在臭氧通入时间为2.5min,液相反应温度为室温时,臭氧进流浓度越大,对藻类的去除率越高,但当臭氧浓度达到2.0mg/L后再增加其浓度并不能明显提升对藻类的去除率。④根据臭氧除藻实验,确定在进流臭氧浓度即2.0mg/L和臭氧氧化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进行后续藻类复苏实验。⑤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很少量的臭氧处理就能有效地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臭氧氧化时间为2.5min时,藻类有微弱的复苏迹象,随着臭氧氧化时间的增加,藻类不再有繁殖生长迹象。⑥比较藻类在5℃、15℃、25℃三种不同温度下的增长曲线,结果显示温度对藻类复苏有一定影响,在温度范围为15-25℃时,藻类浓度和叶绿素a呈不显著上升状态,而在5℃时,藻类基本没有复苏迹象,低温抑制了藻类的繁殖生长。⑦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在强光照(3000lux)时,藻类复苏现象显著,且叶绿素a变化显著;而且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光照强度对藻类复苏有很大影响,这种现象也与每年夏秋季节太阳光照充足时容易爆发藻华的情况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