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就是要依靠金融资源支持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体系通过优化金融资源供给结构和完善金融功能来推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于实体经济,增加实体经济产出。其中,实体经济主要以第一、二和第三产业(除金融业外)为主;金融资源包括资金资源、金融组织资源和保障资源。多年来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及效果不断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脱实向虚”与“货币空转”、金融资源错配、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等问题却直接影响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2008~2015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及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在考察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金融资源投入与实体经济产出,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了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基尼系数法和?收敛法分析了它们的差异性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无效率现象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趋势;第二,对无效率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省份各金融资源、非期望产出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值均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其中,中部、西部、东北效率偏低,东部效率较高;第三,不同区域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效率变动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基于不同地区、省际效率差异分析结果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构建了政府金融集权度、银行垄断程度、直接金融比重、普惠金融度和区域哑变量,运用Tobit模型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各地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金融集权度、银行集中度等的提高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直接融资比重和股票融资比重的提高对效率提升并不显著,而这些变量对不同区域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综上所述,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建议如下:第一,弱化政府金融集权度,差别化、市场化分配金融资源到各省份;第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推进股票融资规模扩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第三,推动不同规模银行协调稳步发展,降低银行垄断程度,加强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抑制资金“脱实向虚”;第四,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减少金融资源冗余,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第五,发展高水平普惠金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