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在为大众带来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为视障群体开辟了一条“互联网盲道”。信息无障碍的发展使得视障群体的“触网”行为呈现普遍化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视障人数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730万人,是世界上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却鲜少出现在公共视野,甚至在网络生活中,也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他们仿佛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现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在为大众带来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为视障群体开辟了一条“互联网盲道”。信息无障碍的发展使得视障群体的“触网”行为呈现普遍化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视障人数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730万人,是世界上视障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却鲜少出现在公共视野,甚至在网络生活中,也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他们仿佛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中被“社会排斥”。与此同时,视障群体却一直试图通过媒介使用的方式积极地融入社会。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引入了象征性湮灭理论,探究媒体和大众对视障群体的“湮灭”,并通过研究视障群体的媒介使用情况,展现视障群体为社会融入所作出的充足准备和努力。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总结了视障群体进行社会融入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为大众展现视障群体在科技和媒介赋权下的真实生存状况,也为我国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社会无障碍意识的发展现状提供了实证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人民日报》近21年的有关视障群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视障群体在主流媒体中的媒介形象,提出了视障群体在大众媒体中被“象征性湮灭”。内容分析结果显示,《人民日报》对于视障群体相关报道的议程设置建构不足,视障者的形象多以被动的“弱者”形象出现,报道主题以“医疗关怀”为主,对视障群体的真实画像呈现不完整,从而导致大众对视障群体产生刻板印象。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以大众对视障群体及其媒介使用的认知作为研究内容进行调查,发现大众对于视障者的现实情况和媒介使用的情况均存在认知偏差,只有少部分人对视障群体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笔者提出,大众也通过忽略、认知偏差及刻板印象将视障群体“象征性湮灭”,这种认知偏差也会使视障群体更加难以融入社会。本研究第三部分,主要对视障群体的媒介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视障群体使用的媒介主要有:盲文出版物、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盲文出版物目前呈现出逐渐“没落”的趋势;有声读物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夺取了广播在视障群体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无障碍影视的发展使得对视障群体来说原本只能用来“听”的电视,也开始通过口述影像的方式向“看”电视或电影的方向前进;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为视障群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本研究第四部分通过深度访谈与网络观察的方式,研究了科技与媒介赋权下的视障群体通过使用媒介融入社会的真实生存状况,短视频社区下的视障者也借助媒介的力量试图消除与明眼人之间的壁垒,消弭媒体与大众对视障群体的认知偏差。笔者认为,媒介使用是当前视障群体社会融入的“桥梁”,融入社会也是视障群体使用媒介的目的之一。最后,根据笔者在视障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从政府、媒体、企业和视障者的角度提供了可行的建议。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继续推动我国无障碍建设进程,培养无障碍技术人才,同时重视视障群体的特殊教育与高等教育,为视障者提供更加详细的就业政策。企业内部应该建立无障碍规则,规范对软件的无障碍设计与体验优化,并重视视障者的不同能力,为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媒体应该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与监督作用,使大众逐步树立无障碍意识。视障者自身也需树立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消除“数字残疾沟”。
其他文献
中国是产粮大国,而粮食的生长又离不开化肥。因此我国农业对于肥料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化肥质量的检验和把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并且伴随着农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化肥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加。因此,提高化肥相应的质量检验技术,把控化肥的质检关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如何提高化肥的质检技术开了简要讨论,并提出了一定提高化肥质检技术的措施。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是依托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建立的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专题博物馆,其以千年北宋大殿为陈列展览核心,诠释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绚丽的传统建筑文化。从博物馆规模、参观者数量等指标来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典型的中小型博物馆,尽管规模不大、藏品不多,但其近年来紧紧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中心工作,在陈列展览工作块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连续斩获浙江省级陈展专业奖项
现代农业中,施放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方法,而化肥本身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为此,加强化肥质量控制十分必要,探索化肥质量优化方法成为重点,化肥质量分析检测正是该项工作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化肥质检分析的作用和技术要点加以探讨,以期为分析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古建筑所具有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知,并得到了积极研究。古建筑类博物馆是以古建筑自身的文化价值为审美基础的艺术类博物馆,因而建筑类展陈更具特色。合理地利用古建筑博物馆空间,对博物馆文物进行展览,能取得理想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古建类博物馆的基本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古建筑存在的价值,提出当前古建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古建类博物馆展览陈列的对策,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
将古建筑辟为博物馆,是当代国内博物馆建设的常见形式,具有保护及利用文物的积极意义。但古建筑本身并非为博物馆的展览而建,其原有的空间布局及装饰风格,经常与当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产生矛盾。本文尝试探讨在古建类博物馆中,如何正视矛盾,突破局限,创立与古建筑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发展异常迅猛,其中化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粮食安全及供应,因此如何改进化肥质量检测技术成为当下农业学者中所热议的话题。化肥质量检测技术是采用一定技术手段对化肥中相关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使其在农业应用中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最基本需求,还有助于企业对化肥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建立完善的化肥质量市场标准,因此做好化肥质量检测工作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我国
随着温室气体CH4与CO2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全球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加剧。CH4-CO2重整(CRM)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且重整产物为合成气(CO和H2),能提高碳资源的利用率。通过CRM装置完成了反应过程及产物分析,结合流体仿真软件Fluent与化工模拟软件Chemkin模拟揭示了等离子体作用下CRM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进料速率、进料比(n(CO2):n(CH4))及等离子体功率对反应器内
在构建评价地区经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并优化,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双都市圈”对滁州市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中等城市加快融入都市圈,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2012—2020年滁州市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曲线呈单调递增走势,与“双都市圈”耦合协调度曲线高度黏合,处于低水平耦合。滁州市耦合协调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业务范围开始逐步向全球化拓展,跨国企业的发展优势逐步凸显,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管理问题。为了改变由于企业规模扩张和分支机构增设带来的成本增加、财务管理效率降低等的现状,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开始试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管理模式。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理念在我国的引进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仅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在推行和试点中,还未达到在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在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女性就业意愿增强、市场化托幼服务并不成熟、现代育儿方式普及等因素叠加下,“隔代抚养”的形式逐渐由原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家乡照顾留守儿童的模式,转变为外出务工子女将老人接来城市同住的代际合作育儿模式。老漂族由此而生。在远离家乡亲友的枯燥生活里,低成本、低门槛的短视频app为孤独寂寞的老漂族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慰藉。他们在短视频app上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