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家,也是一个较有争议的作家。她始终坚持为市民写作,以世俗化的叙事方式表现原生态的生活。然而她的小说并非是对生活进行单纯的镜像式反映,而是在审美过程中,向读者传达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感悟。这种感悟包含着作者对个体生命、人生、宇宙等形而上的哲理思考与探求,从而使她的小说散发出淡淡的悲剧意蕴。近年来,池莉小说的悲剧意蕴已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此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池莉小说中形而上和人性方面的评析显得不足甚至偏颇。本论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做更深入的探究。本论文把池莉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梳理其悲剧意蕴的表现形态,阐释其小说悲剧意蕴的独特性,从而论证她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以期能给当代文学发展提供借鉴。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池莉小说中展现的既定社会秩序对人自由本性、生命活力的消磨,这是一种生命凋谢的悲剧。在这一悲剧形态中,池莉表现的不仅有现实的残酷和小人物的无奈,还有作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人的自由活力的尊重与呼唤。本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社会秩序对自由生命的消磨以及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苍老”意象,推导出这种悲剧形态更深层的意蕴是作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人的自由自觉权利的尊重。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分析自由生命消泯者的悲剧,阐述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的两难处境:个体无论是主动抗争还是随波逐流,都无法逃脱悲剧命运。在这个角度上讲,池莉通过“当下”的感性生存的再现,达到“终极”的理性生存的思考。第二部分,分析池莉小说中描写的孤独感受。池莉所展示的孤独状态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可贵的是池莉把孤独之因的思考指向了人自身,从而表达出对人性的真知灼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悲剧也可称做人性的悲剧。本部分分两节。第一节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亲情、婚姻和友情以及悲剧人物面对孤独的反抗,得出池莉小说中的孤独状态不会因为人们境遇的变化而改变,是人不能摆脱的宿命这一结论。第二节通过分析孤独状态中展现出的人性缺陷,得出池莉小说中对孤独的表现超越了社会文化层面,深入到对人性的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的思索。第三部分,分析池莉小说对命运的描写。本部分的命运特指自然宇宙中支配人类行为的某种潜在的力量。池莉在小说中反复描写了命运的神秘和不可抗拒,抒发了对命运的感叹。借此,池莉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没有陷入宿命论的泥淖,而是对人自身力量盲目乐观态度的反驳,表现的是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尊重。本部分分两节。第一节分析池莉小说中对包括偶然因素在内的非理性因素的描写,认为池莉借此传达了对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和人自身有限性的认识,表现了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第二节分析池莉小说中对客观时间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敬畏之情。第四部分论述池莉悲剧意蕴中的悲悯情怀。池莉的悲悯情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在池莉对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苦痛的放大,但这种放大不是目的,而是抚慰的前提。本节援引池莉的访谈加以阐释。第二表现在对小人物人性缺点的宽容态度和对他们存在价值的肯定。这种宽容和肯定是洞悉了人和生活不完美后表现的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打破了过去以文化否定生命的做法,是“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表现。第三表现在作者对救赎之路的找寻。其中“忍耐”是其核心途径:在忍耐中努力改善生活,在忍耐中体味生活细节的感动。这是正视并接受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后的坦然与不屈,是对命运的一种韧性的抗争,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人的生存意志。第五部分从童年经历、社会变迁、文化影响几个方面探讨池莉小说中的悲剧意蕴形成的原因,从而推导出池莉小说中的悲剧意蕴是汲取中西文化营养,体现着中国时代特色和作家独特个性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