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云从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熟画派的创始人,自幼习画,寒暑不辍。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与其弟萧云倩参加复社,入清后退隐山林。他诗画兼工,作有大量诗歌,传世之画有人物画《离骚图》与山水画《太平山水图》。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个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遗民与画家的视角,对萧云从的诗歌予以探讨与分析。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对萧云从诗歌进行整体的概述,将其诗歌分为咏物诗、山水诗、怀古诗三大部分。其咏物诗以岁寒三友等为主要的吟咏对象,赞颂了高雅、孤傲的君子之风,寄托了坚贞不屈的人格追求。山水诗多用白描手法,风格简淡,在冷眼旁观的平淡叙述之中,潜藏着对故乡美好河山的深情赞叹。怀古诗在缅怀军事家桓温、大诗人李白、故乡先贤等先人事迹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艺术追求、隐逸之志,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第二章论述萧云从的题画诗。首先从内容上将其题画诗归为三类,一是描绘画面内容,或在此基础上提炼画的精神,二是介绍作画的由来或作画过程,三是巧妙发挥,借画抒情。其次讨论了萧云从题画诗中“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分别体现在色彩、声音方面的融合。最后分析了诗中画意与画中诗意的相互影响,诗歌可以通过对画意的阐释与对画面主旨的定位来补充画在表意上的不足,绘画又通过一定的线条、构图、画风,影响着题画诗的内容与风格。第三章讨论萧云从诗歌的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在遗民意绪、忧国思想、隐居选择三个方面。首先,他的遗民意绪表现在易代以后人生意趣的改变,由济世忧国的文人志向,变成了避官求隐的遗民心态。其次,他具有深切的忧国思想,曾为统治者的昏庸与社会的不公忧心如焚而大声疾呼“万方多难无人济,一叶宁淹天下才”。最后,萧云从的隐居选择在入清以后更加明显,他以“畏世妄尘迹,山穷鸟寂稀”表达了对尘世与官场的畏惧,以及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享受。第四章归纳萧云从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艺术手法、修辞和语言三方面展开讨论。首先,诗歌中的山水与情感,现实与历史,实景与幻境等虚实相间的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地丰富,境界更加空旷、邈远。其次,其诗歌巧用典故表情达意,借古论今,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文化历史积累,拓宽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增强了艺术表现能力。最后,萧云从诗歌的语言精巧新颖,清新扑面。精巧源于诗人的用心斟酌,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新颖是由于他的创新意识,造成陌生化的审美效应。本文的创新点有二:首先是选题新颖,萧云从是著名画家,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却鲜有人关注其诗文成就。而本文致力于萧云从诗歌研究,以画家身份来研究其诗歌中的形象性特征,从遗民的身份来探讨其诗歌的思想特征,视角独特。其次,选题的意义重大。对于萧云从、陈洪绶等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大多数人的目光专注于其显赫的画名,而对其诗文的研究,则为当前学术界的薄弱领域,有待继续挖掘,因而本文的撰写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