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实证方式探讨形状偏向性在南方汉语幼龄儿童词汇习得中的作用。具体地检测2-3岁汉语儿童是否在习得词汇过程中应用形状偏向性原则,探讨了形状偏向性是否只出现在特定情景条件下,以及年龄和性别因素是否会影响形状偏向性的应用。同时验证了儿童对物体形状的关注与其习得新词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进行了3个实验,为期4周。实验受试者是来自浙江某幼儿园小小班和小班的2-3岁的小朋友,其中2岁组的小朋友共64人,32男32女,3岁组的小朋友共40人,20男20女。实验1检验了2岁儿童在4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对于物体形状的关注情况。实验2则检验了3岁儿童在不同情景下的形状偏向性,同时比较了年龄和性别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形状偏向性。实验3测试了所有受试儿童经过2周的训练后习得新词的情况。并检验了儿童学习新词的速度与其形状偏向强弱是否相关。本文采用社科统计软件包(SPSS,15.0版本)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单样本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等得出如下结论;(1)2岁和3岁的儿童都在词汇习得中都表现出形状偏向性。在扩展新名词情景下,儿童的形状偏向性最为明显。在找出与标准物同类的物体时,儿童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形状偏向性。然而,在非扩展名词或不是将物体分类情景下,儿童未表现出形状偏向。(2)年龄会影响儿童形状偏向性的强弱。3岁的儿童比2岁儿童更关注物体形状。然而,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形状偏向程度上没有展现明显差异。(3)儿童习得新词汇的速度与他们对于形状的关注存在正相关性。对于物体形状关注较多的孩子习得新词汇的速度更快。基于以上实验结果,作者认为,南方汉语儿童在习得词汇过程中同样存在形状偏向性,这是由于儿童将形状做为物体分类的可靠依据。儿童对于物体的形状的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对这一规律的掌握有助于儿童习得新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