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回指可分为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两类。间接回指是回指语中较特殊的一种形式,回指项与先行项并非处于同指关系,回指语的释义要靠推理才能实现。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句法、语用、认知等角度对回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直接回指相比,对间接回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成果也略显零碎,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认知解释模式。本文主要从认知语用的角度研究间接回指的释义问题,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参照点模型和常规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个可以综合处理各种间接回指的释义机制。这种机制的提出是以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模型(Cognitive Reference-point Model)和徐盛桓的常规关系理论(StereotypicalRelational Theory)为理论基础,构建RS模型。认知参照点模型对诸多语言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在解释间接回指时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多个先行项的情况无能为力。这时,通过和认知语用理论常规关系相结合,这一不足可以得到有机弥补。在参照点到达目标的过程中,常规关系中百科知识、认知经验、情景知识能发挥作用,帮助参照点到达目标,从而完成间接回指释义。此外,多个参照点出现时,通过常规关系的参与,听者和读者能够在参照点形成的众多认知域中确定待释成分的所指,从而完成话语的理解。因此,以此为基础解释间接回指认知机制:先以先行词(R)为概念参照点,该认知域(D)和目标(T1)处于待激活状态,当注意力由(R)转移到目标(T2)后,作为纽带的常规关系能帮助参照点到达目标(T),完成间接回指的释义。根据间接回指的照应成分形式不同,间接回指可分为名词性回指,指示性回指和代词性回指。本文运用所提出的参照点常规关系机制,对上述三类间接回指现象分别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参照点常规关系机制能有效地解释间接回指现象。在名词性间接回指中,当先行成分即参照点不止一个时,常规关系中的语义关系和百科知识发挥较大作用。在指示性间接回指和代词性间接回指中,常规关系理论中的认知经验和共享情景知识对确定参照点意义较大,有时只有依赖语篇知识建立起临时的常规关系才能完成间接回指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