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项目,旨在与合作国家共同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将在非洲设立十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致力于与对象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合作,共建鲁班工坊。本次中国-埃及职业教育研讨会旨在构建中埃双方合作的桥梁,协商在埃及共建鲁班工坊。2019年3月12日,笔者参加了中国-埃及职业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担任阿拉伯语交传译员。我国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被认为是中国生态翻译学领域的首创研究者,胡教授在其著作《翻译适应选择论》中朝生态翻译学方面的研究迈了一大步。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翻译适应选择论,胡教授认为翻译就是多维度适应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在不同层次上多维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继而做出相应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和交际纬度,胡教授把这一翻译原则简单地概括为“三维转换”。本篇报告以笔者在会上的交传翻译实践为例,以生态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从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即“三维转换”,对此次口译产出进行分析评估,分析误译漏译与重难点。本篇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任务简介,笔者从“鲁班工坊”项目、天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参会嘉宾名单三个方面介绍了翻译任务的背景,从研讨会目标和译者目标两方面介绍了任务目标。第二章介绍译前准备阶段和翻译进行阶段,译前准备包括背景资料查找、主办方提供资料和专业术语整理三个环节,翻译进行阶段包括会前寒暄和研讨会进程两个方面。第三章介绍生态翻译学理论,并介绍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笔者基于对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口译现场问题的方案。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思考,笔者对本次实践的翻译质量和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思考并总结了语言、文化、交际维度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笔者在“三维转换”甚至“多维转换”方面的能力仍然欠缺,应加强训练,最终翻译出优质的译文。在语言维度,笔者关注语法的适应性转换和措辞造句的适应性转换。在语法的适应性转换方面,笔者从间接及物动词转换为不及物动词、增添主语、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措辞造句的适应性转换方面,笔者从词汇搭配和语句搭配的正确选择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译者应优化记录方式,运用带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和数字等形成一套专属的高效记录体系。在文化维度,笔者使用受到原语、译语文化制约的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强调平衡美,常以四字格的形式呈现,讲究工整对仗,语言华丽,译者应当学会抓整段重点,需考虑如何打破原文形式,灵活采用其他简洁高效的表达形式进行翻译;另一方面,中国高校习惯罗列所获得的各种奖项,而这些奖项和证书对于中国受众来说都是学校实力的证明,将其计入学校宣传资料中符合中国文化传统,能够增强呼吁功能,但译者应考虑目的语听众的文化和心理认知特点,避免对奖项名称进行逐字翻译,以免使译文内容堆砌,表达重复冗长,影响翻译效果。在交际维度,笔者从显性和隐性的交际意图对案例进行分析,本次研讨会上两国嘉宾的发言探讨更可以认为是一次跨文化交际活动,双方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向彼此传递更多关于两国职业教育相关机构的信息,以实现共建“鲁班工坊”的目标。因此,交际意图即是这场研讨会活动举办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落脚点。本报告旨在通过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指导笔者在进行交替传译实践活动时,灵活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结合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进行合理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笔者认为该理论对译者今后的翻译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灵活熟练地掌握“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可以帮助译者优化翻译,让译文符合翻译生态环境,更具有流畅性、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