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依靠世界7%的耕地,中国农业在曲折中取得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的成绩,为世界粮食安全储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尽管如此,中国对于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减反升。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靠自身解决,提高粮食生产率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江苏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发展阶段,粮食的持续增产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亮点之一。江苏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十分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但是其内在仍面临着众多的约束和挑战,例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质量逐年下降,农村劳动力人口骤减,粮食适度经营比例较低等。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如何保证和提高江苏省粮食产量成为了目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江苏省农户粮食生产率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该省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在探讨了江苏省粮食整体生产的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和技术效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省农户层面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展开了十分详细深入的研究。本文先对所要研究的生产率进行了理论梳理,并对目前研究生产率的文献进行了总结。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观测点,研究对象为2004年至2011年江苏省农户层面三种主要粮食—粳稻,小麦乖中籼稻的生产率。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效率(TE)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构建江苏省农户粮食生产率的评价模型,对农户层面的TFP以及TE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最后,根据测度的结果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提高江苏省农户粮食生产率的几项政策建议。本研究共由七章内容组成。第1章为导言部分。从研究背景出发引出本文研究问题,并提出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给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框架。第2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产率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进展,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第3章是关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总体情况和本研究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的具体描述,包括宏观数据部分和微观数据部分,前者主要涉及省级和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后者是本研究主要实证部分所使用的农户数据,来自江苏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观测点。第4章第一部分为农户粮食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状况,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每亩所需劳动力的天数有一定下降,粮食土地单产不高,单位面积机械费用和化肥投入的产量和产值表现平平,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另外种子投入成本不断升高,农药使用的效率并不乐观。第二部分涉及农户收益的分析,分为三个品种详细展开,尽管三种粮食的每亩产值呈现总体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农户的纯收益情况并不乐观。粳稻和中籼稻种植户的纯收益在2004年至2011年间的趋势大致相同,都经历了比较大的下降,之后纯收益逐渐回升到2004年的初始水平;然而小麦种植户的纯收益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的纯收益比2004年低了87.5%。第5章第一部分重点测量了针对不同粮食品种,江苏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观测点农户在2004年至2011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尽管三种粮食在观测期间的TFP和其具体分解不同,但大体上来说,江苏省粮食生产TFP有一定微弱的提高,这其中技术效率增长的贡献率大于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率,而技术效率增长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高。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2004年至2011年江苏省不同粮食品种农户的技术效率情况,总体来说,江苏省农户粮食生产内部仍然存在投入过量的情况,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技术效率的损失。第6章根据农户层面技术效率损失,给出了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的要素投入或者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可释放的产出情况,并根据微观农户的投入和产出松弛测量,结合宏观省级层面粮食播种面积,预测出全省范围内粮食生产内部存在大量潜能,这对江苏省粮食可持续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7章为全文的最后一章,主要是对前文的总结,针对前文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议,并总结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率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展望。